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生命八要素”,即在“生命简单七法则”的基础上,加入了睡眠健康。
AHA强调,睡眠健康与健康饮食、积极运动、不吸烟、维持健康体重以及保持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正常一样,都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7月12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篇“全球聚焦”文章进一步指出,应将睡眠障碍作为十大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文章强调,健康的睡眠对于心脏非常重要,以睡眠为目标来改善心血管健康是下一个前沿领域。
早睡可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
年11月9日,英国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EuropeanHeartJournal-DigitalHealth"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celerometer-derivedsleeponsettiming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aUKBiobankcohort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睡觉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风险最高。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UKBiobank的名参与者,年龄范围是43-79岁,其中女性占58%。使用腕戴式仪器在7天内收集参与者的有关入睡和醒来时间的数据。
然后,对参与者测量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有名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人在午夜后入睡,人在晚上11点后的一个小时内入睡,人在晚上10点后的一个小时内入睡。只有人在晚上10点前入睡。
在考虑了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入睡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在晚上10:00至10:59之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可能促进心律失常发生
一、在房颤患者中,21%~74%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65岁以下人群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越严重,发生房颤的风险越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心房传导系统出现不良变化以及心脏重构,可能促进心律失常发生。一些观察性研究和小规模非随机临床研究发现,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治疗后可提高无房颤生存率。
因此,专家们建议,对于肥胖且打鼾严重的房颤患者,在进行消融或心脏转复治疗前,应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二、对于心衰患者,要先搞清楚睡眠呼吸暂停的性质
在心衰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均较高。
夜间体液向头侧转移,可增加上气道的阻力和血管充血,从而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则可导致循环时间延长,化学敏感性增加,造成呼吸控制不稳定,甚至出现潮式呼吸。
窒息、睡眠碎片化、夜尿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可导致患者乏力、睡眠质量更差,而患者可能会将这些症状归咎于心衰。
观察性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如不治疗,生存率会显著降低,再住院风险增加。而有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
潮式呼吸的严重程度也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的证据表明,在心衰患者中,治疗潮式呼吸并没有改善生存率。
因此,在心衰患者中,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的性质很重要。对于可疑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衰患者,进行检查并权衡治疗方案,可能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衰结局。
失眠也是心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除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也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失眠症状和失眠症均是亚临床和临床心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很多研究发现,失眠与心血管病有关,失眠+睡眠时间短是一种独特的表型,其风险似乎比其中单独一种情况更高。
本刊一项Meta分析证实,睡眠时间太短会加速冠心病进展。与每天睡7小时比较,每天睡5小时时,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3%、29%。
综上所述,良好的睡眠必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电子产品时代,晚上丢掉电子设备可以帮助你实现更好的睡眠。经常锻炼,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对改善睡眠质量也至关重要。如有失眠、打鼾等睡眠障碍,应及时对睡眠质量和心脏健康进行监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内容来源:中国循环杂志、医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