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提到刚刚过完的春节,44岁的母亲刘丽(化名)打不起精神。“今年也没走亲戚,每到逢年过节,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我一想到小儿子的事,就心里难受。”
资料图李嘉制图
刘丽一家住在安徽阜阳市临泉县。年8月3日,小儿子李傲因为“常泡网吧”,去“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戒网瘾”,两天后死亡。经调查发现,李傲死前曾遭“戒网瘾”学校教官“关禁闭”。其间,他们铐住李傲双手,不让他休息,限制他进食、饮水并殴打他。
判决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提起上诉
年10月31日,该案在合肥市中院一审判决,涉事学校负责人罗铿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获刑16年,余下4名教官分别获刑1年至8年6个月不等。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提起上诉。年12月28日,安徽省高院做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2月23日,李傲的母亲刘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一家受到了血的教训,很后悔。”
事件
男孩被送“戒网瘾”后死亡
年8月,刘丽的小儿子李傲已经辍学在家半年多。刘丽描述,儿子平时喜欢上网玩游戏,网瘾非常大。刘丽想把孩子的网瘾戒掉,在网上检索后,发现了一家“戒网瘾”的学校,名为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以下简称正能教育机构),上面还留有一位罗姓老师的联系方式。
刘丽检索到的“罗老师”,正是正能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罗铿,其于年3月14日在合肥市注册成立安徽正能教育有限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年5月18日,罗铿租赁庐江县白山镇新港村新农小学校舍,并以“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名义对外招生。该机构对外宣称可以通过隔离封闭式的成长辅导,戒除青少年的网瘾,解决厌学、叛逆等成长问题。
年8月2日,经刘丽夫妻的同意,罗铿带着两名教官,到阜阳临泉县去接李傲赴庐江县“戒网瘾”。当天,李傲父母与正能教育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书》,约定将李傲带到学校戒除网瘾,“封闭式培训,培训的时间为天,还有天后续辅导。”此外,协议约定收取学费元,另收取元生活用品费。交流期间,罗铿询问了孩子的身体情况,刘丽答说孩子刚体检过,身体一切正常。年8月3日下午3点多,刘丽老公把李傲交给了罗铿一行带走了。年8月5日下午6时许,罗铿拨通刘丽的电话,告诉她“孩子中暑在抢救”,随后告知她“孩子死了”。
审理
涉事学校5人获刑最高16年
按照罗铿和正能教育机构4名教官的供述,年8月3日,李傲的父亲将孩子送上车,因为李傲“在车上不配合”,他们用手铐把孩子铐在了车上。这些手铐器具,均是从网上购买的。
经法院审理查明,四人在看守李傲的过程中,不给李傲休息,限制李傲的体位、进食、饮水,并对李傲实施殴打。至年8月5日17时许,其中一名教官发现李傲身体异常,遂与罗铿等人一起,将医院抢救。医院拨打电话报警。后侦查人员赶到时,李傲已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尸体检验和案情调查,经鉴定,李傲符合因高温、限制体位、缺乏进食饮水、外伤等因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死亡。
年10月15日,正能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罗铿等5名被告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罪在合肥市中级法院受审。当年10月31日,合肥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罗铿获刑16年,余下4名教官分别获刑1年至8年6个月不等。此外,罗铿等四人被判共同赔偿李傲家属3.2万余元。对于一审判决结果,双方均提起上诉。年12月2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丽告诉北青报记者,尽管维持原判,但他们夫妻将继续申诉。“孩子一条命没有了,但他们却只判了十几年,判的轻了。”
针对该“戒网瘾”学校的情况,北青报记者将进一步进行追踪调查。
对话母亲
很后悔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
北青报:送李傲去戒网瘾学校之前是什么状态?
刘丽:不念书,喜欢上网玩游戏,有时候能在网吧待好几天,吃住都在那里,手机也经常关机。最严重一次,在网吧待了十几天,我和他爸爸经常去大小网吧找他,但不是每次都能找得到。当时觉得社会上挺乱的,担心他学坏,想让他回到正途上。
北青报:送去戒网瘾学校之前,没有考虑过别的方式吗?
刘丽: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我们带他出去旅游,去走亲戚,就想分散他在游戏上的注意力。他有一次主动提出想学动漫设计,我们就送他去合肥学,但是孩子跟老师相处得不好,又作罢了。
那年夏天,赶上李傲姥姥被车碰了,在医院的时候遇到不少亲戚朋友,他们说不能让孩子这样了,要管管,把网瘾戒掉。我上网搜了一下,就搜到了那家学校。算是“病急乱投医”,打电话的时候人家说得很好,说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教育方式也很温和,而且承诺绝对不会用电击之类的手段。
北青报:李傲被带走那天是什么情况?
刘丽:学校在合肥,我们在阜阳,本来打算亲自送孩子去顺便看看环境,但因为照顾病人耽误了。学校那边就提出可以来车接人,8月2号他们就来了。3号那天,孩子爸爸就给他送到学校来的车上去了。后面的事我们就不知道了。直到两天后,他们突然通知我,说孩子没了。
北青报:当时没有担心孩子会在学校里遭受虐待么?
刘丽:在这之前我们签了协议,他们收费两万多元,不便宜的。我心想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如果能把孩子约束好、管好,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我还交待了,孩子脾气犟,要顺着他哄着他,他才会听话,还说了前面几天,别让孩子参加军训,要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后来看到供词,才知道他们打他,大热天关在房里,罚站、不给他吃的,这就是要我孩子的命啊。
北青报:你怎么看当初送孩子去戒网瘾这件事。
刘丽:我很后悔。孩子再怎么不听话,等把这两年叛逆期熬过去了,孩子也会懂事的。而且孩子心地很善良,不是十恶不赦的孩子,也很孝顺,有时候看我做生意回来累了,还会给我捶背、按摩。他就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我们当时也没考虑清楚,“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情况下才做了那个决定。
北青报:这一年多家里是如何过的?
刘丽:这一年多来,我们一家人都不能提到儿子的事,我跟他爸因为孩子的事身体一直不好。去年过年我躲去了外地,今年也没走亲戚。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别人都是一家团圆,想想李傲,我跟他爸爸就吃不下睡不好。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家人得到了血的教训,我们也希望通过孩子的事情,让其他家长也重视这个问题。
延伸阅读:
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剧电竞应避免成为游戏“漂白”手段
刚刚过去的年春节,注定会让陈灿、张杰一生难忘,他们和其他数十名网瘾少年一起远离家乡在北京的一家网瘾治疗中心过完了年。位于北京南郊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创建于年,是国内第一家专门救治网瘾青少年和青年的机构。走进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和年轻人都有着不同的网瘾史,但因为他们的网瘾,给各自的家庭都带去了相似的痛苦和煎熬。过去16年,像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这样的网瘾戒除机构在国内从一家增至二三百家,这是一个让人忧虑的现象,因为网瘾少年越来越多,他们背后的不幸家庭也在与日俱增。
一个学霸的“坠落”只用了一学期
眼下,和陈灿同届的不少孩子正在享受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放到几年前,陈灿的母亲就给陈灿设想过这样的前程,并且相信,陈灿就读的一定是名牌大学。陈灿的母亲回忆,陈灿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当时的目标是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然而一切都在陈灿迷恋上网游后改变。
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面前的陈灿,是一个彬彬有礼、谈吐不凡的年轻人,他目前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受网瘾戒除治疗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很快就将重新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他对于自己过去几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经历懊悔不已。
陈灿回忆,自己在初中时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每天晚上都要在晚自习放学后玩上三四个小时,很少能在夜里12点之前入睡。但由于自己的学业基础还算扎实,加上白天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比较高,学习成绩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中考时,陈灿的成绩是全县的前十几名,虽然距离拿到全县第一名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但足以保证他顺利升入当地最好的高中。
上了高中之后,陈灿继续着每晚熬夜打游戏的习惯,但是高中学业明显加重,他已经很难游戏、学业兼顾。初中时,陈灿白天在课堂上如果太困了还能打个盹,基本上不会对学习产生太大影响,但是高中时已经不可能这样。由于白天精力不济,无法保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仅仅一个学期,陈灿的学习成绩就出现了大幅下滑。在一次与老师发生矛盾,因此被停课一天后,陈灿发现原来停课可以让自己更有时间和理由玩游戏了,进而开始有意地旷课,学习进度更是无法跟上,到后来,陈灿直接申请了休学。
让陈灿母亲痛心的是,面对儿子沉迷于游戏和由此导致的人生“坠落”,身为家长却毫无办法。
陈灿母亲回忆,其实早在陈灿初中时,她和陈灿父亲就一直在劝诫陈灿不能玩游戏玩那么长时间,但是劝阻的效果甚微,到后来,甚至很容易招致陈灿的情绪宣泄。陈灿母亲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陈灿为了表示自己不满,直接踢翻了客人送来的礼物,十分失礼。至于对父母发小脾气,更是家常便饭。陈灿的母亲一开始以为,孩子是青春期的叛逆,过了这段时间,孩子就会好起来,直到陈灿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迅速从一名“学霸”变成了顽劣的差生,陈灿父母才想到,孩子如此沉迷于游戏,是不是到了需要救治的地步。
陈灿母亲先是找到了一名精神科医生朋友,这位朋友经过初步诊断后发现,陈灿的网瘾已经非常严重,建议尽快采取戒除措施。
当亲耳听到医生对儿子的诊断结果时,陈灿母亲的内心是此生以来的第一次绝望,曾经让自己、让全家无比骄傲的孩子,竟然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落到了出现严重精神问题的地步。
现在的陈灿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网瘾最严重的时候,不仅迷恋于网络游戏,而且逃避、排斥现实生活,宁可在网上跟人聊天,也不愿意在现实中跟人说话。
年4月,陈灿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但为了赶在9月开学前回到学校,治疗只进行了5个月。结果,因为治疗不彻底,回校一个月后陈灿就网瘾复发。
年12月,陈灿再次来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也是在治疗一个寒假后,自以为不错,但是回到家后,又是很快就回到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状态。
年5月,陈灿父母带着陈灿第三次来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这一次的治疗到目前已经长达九个月,医生的建议是,直至帮助陈灿从内心彻底戒除网瘾,治疗才算结束。
随着此次治疗已进入尾期,预计等到新学期开学时,陈灿将能够真正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但是宝贵的青春已经被耽误了3年。陈灿原先高一的同学,此时已经步入大学生活,而陈灿母亲早已放弃了对儿子的名牌大学梦。
陈灿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再回到高中了,他准备一边打工一边自学高中课程,而后再做考大学的打算。陈灿母亲则不再奢望儿子能考上大学,她的唯一期待就是陈灿能安安稳稳地过上正常生活。
一名迷失自我的昔日电竞选手
26岁的张杰,网瘾已有差不多10年。
张杰的父亲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张杰从高二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那时他每天都去网吧,学业一塌糊涂。学校对如何拯救这个孩子实在无计可施,就建议张杰父亲给他办了转学,转到当地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
在新的学校,张杰被没收手机,平时住校,严禁随意出校门,他根本没有接触到网络游戏的机会,就这样,张杰学习成绩逐步回升,但网瘾也在精神上折磨着他。在到新学校的前半年,张杰父亲为了满足儿子的网瘾需求,还曾3次谎称孩子生病,帮张杰请假,把他从学校接出来,带他回家上网玩游戏。但此后,张杰在学校的严管下,网瘾被暂时压制了。
在新学校复读了两年,张杰终于考上了当地一所还不错的高校。上了大学之后,张杰玩游戏再也不受管束。张杰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在大学的学业没有受到玩游戏的任何影响,但张杰父亲表示,儿子从大二开始几乎就是天天泡在网吧里,最后儿子能大学毕业,只是蒙混过关而已。
张杰在大学时期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比赛,拿到过奖项,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一名电子竞技选手远不是玩玩游戏那么简单,需要经历严格、枯燥的训练,当娱乐变成工作,实际上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所以,当谈到自己在大学毕业一年后,辞去工作开始彻底以网络游戏为生活中心时,对于记者提出的何不再次参加电子竞技比赛的问题,张杰的回答是自己绝不可能以成为电子竞技选手为目标,因为走那条路实在太难了。
年夏天,张杰大学毕业,然后按部就班地进入当地一家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单位工作。但是,工作不可能像游戏那样很快给人带来兴奋感、成就感,张杰在逐渐发现工作的平淡后,又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从一开始的下班后去网吧玩游戏,到请假去玩游戏,再到旷工去玩游戏。单位领导一次次找他谈话,找家长谈话,但都已经无法令他回心转意。
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张杰主动放弃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此后又找过几次工作,但都是干不了几天就维持不下去。张杰父亲很清楚,儿子的心思已经完全在网络游戏上,现实生活哪里能带给他像网络世界那样的“刺激”和“精彩”?
此后一年,张杰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张杰父亲恼火却又无奈地看着儿子每天夜里在网吧度过,一早回到家里吃饭、睡觉,一觉睡到下午三四点钟,再吃点东西去网吧。到了后期,张杰也不去网吧了,就整日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他说自己也不是一直都在玩游戏,也有很多时间是在网上随便看看和跟人聊天,但就是无法离开电脑。
张杰父亲发现,原本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儿子,在把自己封锁在网络世界近一年后,已经变得精神萎靡,连说话都不利索。
张杰父亲觉得儿子正在精神上“死去”,他必须要想办法救回儿子。
年5月,张杰父亲编了一个理由把张杰骗到了北京,直接住进了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张杰发现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戒除网瘾之后,以绝食、带领其他孩子“暴动”和逃跑等方式反抗。张杰父亲铁了心,绝不向儿子妥协。
多种反抗手段无效之后,张杰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坚决,开始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充满挑战,在儿子开始“森田疗法”(被治疗者独处一屋,屋内仅有一床,保证被治疗者基本生活条件,但没有社交、阅读、娱乐等任何活动,以迫使被治疗者思考、审视、认知自己)之后,张杰父亲没有想到,其他孩子只需进行30至40天的“森田疗法”,儿子竟然做了70天,这大概也是儿子受网瘾毒害之深,重新唤醒他的自我认知之难的体现。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性将日益凸显
过去16年,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共收治了1万余名网瘾青少年,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大量的实例表明,即便网瘾少年完成了戒除网瘾的治疗,网瘾给孩子带来的身体、精神方面的伤害也将是终身的。”
首先是网瘾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巨大。
陶然在给孩子们的治疗时发现,网瘾少年的体型90%都比较精瘦、单薄,体重不达标。在基地的治疗过程中,这些孩子也普遍体弱多病,天气冷暖稍有变化,他们就容易感冒、发烧。肠胃功能也比健康的孩子差。
网瘾少年的视力下降问题也很突出,按照国际医学的建议标准,8岁以上青少年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内,但网瘾少年每日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普遍在三四个小时以上,极易对视力造成严重伤害。
网瘾少年长期静坐面对电脑、手机,体育运动欠缺。陶然痛心地表示,这些孩子在本应最有活力、最阳光,精力体力均最旺盛年龄,却因沉迷于游戏,贻误了身体发育的最好时机。
其次是网瘾对孩子的大脑造成的永久性伤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能力。
陶然介绍,相关科研表明,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会导致青少年大脑额叶缺血,影响大脑的发育。这除了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的伤害上。
陶然说,现在对网瘾少年有一个比喻是“机器大脑”。意思就是,网瘾少年普遍没有正常人的情绪、情感,像个机器人一样,对待周遭的人和事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他们只有沉迷于游戏中才有喜怒哀乐,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们对一切都没有兴趣。
但是,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群居、社交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只有正常的交往,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如果一个青少年、一个未成年人,天天面对一台电脑或手机,在游戏中寻找人生,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不成熟,他大脑还在发育阶段,在这种生活状态下,这些网瘾少年往往没有人情味,不懂人际关系,脱离学校,再大一些就脱离社会。他们的生活已经趋于虚拟化,也就是以游戏里的方式去面对人生,进而去道德化,去法制化。
在陶然看来,网瘾少年因为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心智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年龄往往比实际年龄要小4到5岁。网瘾少年本就不成熟的心理,再加上游戏世界里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和打死人也不用负责的误导,导致他们倾向于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根据陶然的调查,大约86%的网瘾少年对亲人采取过暴力手段。
遇到父母和家人制止自己玩游戏,网瘾少年往往不是知错认错,而是打骂父母和家人。更有甚者,如果自己玩游戏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网瘾少年甚至可能杀害父母。去年12月31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惨剧,一名13岁的初一学生因为向父母索要上网的费用不成,用锤子杀害了自己的双亲。而此类与网瘾有关的恶性案件,过去几年已经屡见不鲜。
位于北京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收的来自北京的网瘾少年并不多,只占5%左右,这是网瘾对我国青少年侵害的另一个典型现象,即:越是大城市,问题的严重性越小,中小城市的情况差于大城市,农村地区的网瘾少年问题最为严重。
陶然表示,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家庭,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更为完善,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更科学,会及早避免、干预孩子与电子游戏的过多接触。另外,大城市的孩子可玩的东西、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空间再去沉迷在网络游戏中。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明显欠缺,一些农村孩子可能也是留守儿童。祖辈负责照顾孩子,往往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约束孩子上网、玩手机。
不要以为农村地区的网瘾少年问题与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很远,陶然忧虑地说,将来这些留守儿童,农村孩子中的网瘾少年进城以后,他们长期受网络游戏的影响而造成的心理、性格上的问题,真的需要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