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阳职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实施经皮药物 [复制链接]

1#

大象新闻记者张亮通讯员刘彦/文图

近日,信阳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实施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为一名颈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重塑血管,术后血管成形良好,血流通畅。

今年64岁的朱先生,于6医院被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坚持服药维持治疗。朱先生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此次因左侧肢体突发麻木到该院神经内科就诊,该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行颈动脉彩超和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朱先生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并存在支架内斑块形成的情况。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马荣芳与副主任医师余仕猛会诊后,认为患者目前状况使用保守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改善病症,经过谨慎制定治疗方案,确定对其实行经皮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余仕猛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下为患者输送球囊导管系统,历时一个多小时,朱先生的右侧颈动脉病变处扩张成功,血流通畅,狭窄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左侧肢体麻木情况明显改善。

近些年,随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数量增加,支架内再狭窄成为了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难题,经皮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信阳医院神经内科在马荣芳的带领下,由余仕猛、介入科林浩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已多次成功实施此项前沿手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广大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

特别提示:

支架再狭窄是指在动脉造影下发现置入支架血管狭窄≥50%,主要发生在术后3-12个月,通常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相关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大量饮酒、炎症等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因此坚持服药,尤其是术后3-6个月的药物维持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于预防支架再狭窄尤为重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