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迎灶神。三餐皆烟火,生活有滋味,祈福敛好运。古时,初四有吃“折箩”的传统,所谓“折箩”,就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在物质供给并不丰裕的时候,过年无疑是大饱口福的最好时机,剩余的食物也不能浪费,所以要在这一天吃“折箩”。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物质富足,春节更是“超级丰富”美食节,不但食物数量多,种类也很多。但饮食偏油腻重口,各色缤纷美味虽然满足了宝宝的食欲,却加重了肠胃负担。宝宝的各脏器功能相较成人更弱,常易出现各类消化系统问题。爸爸妈妈该如何应对及预防呢?
节日病1号——积食厌食
有些宝宝特别喜欢吃肉,但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肉食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比较难消化,如果宝宝吃得过多,会在胃肠道内形成积滞,因此不可一味让宝宝多吃。
脾胃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体重减轻等。消化不良找上门来,宝宝一下子没了胃口,见什么食物都摇头。
专家支招
如果宝宝不想吃东西,妈妈切不可逼着宝宝吃饭。宝宝消化不良时,要让“劳累”的胃肠道适当休息,少吃一点儿是必要的。
清淡的食物容易消化,不会给宝宝的胃肠道带来太大的负担,因此,宝宝应该吃得尽量清淡一些。
宝宝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湿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饮食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少吃零食,如果经常零食不断,或饭前吃零食、喝饮料,或吃饭不定时,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宝宝厌食。
就餐速度和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让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食物能被切磨得碎烂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也更充分。
节日病2号——腹泻呕吐
爸爸妈妈在过节的时候也比较放纵宝宝,但是大吃大喝极易导致腹泻。宝宝暴饮暴食,特别是在冷天吃太多凉东西,或冷热食物混吃,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如果饮食不洁或手没洗干净就去抓食物吃,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这些都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
有的宝宝腹泻较明显,每天数次至十几次不等,大便呈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量多、水分多,带少许黏液,还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有的宝宝出现腹痛,若病情不严重可在家观察;如果腹痛剧烈,精神不好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的症状,医院。
专家支招
不要给宝宝过食油腻食物,而应选择稀软、清淡饮食;同时要注意少吃多餐,节日里因为吃东西的机会太多,而且也太杂乱,更要注意饮食规律化。
注意补充水分,吐、泻都会让宝宝丢失体内的水分,因此要适当多给宝宝喝水,进食米汤或稀释的牛奶,必要时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水。
如果宝宝吐、泻非常频繁,并出现发烧、脱水,呕吐物或腹泻物呈绿色或带血;腹痛越发严重,大便后仍无法减轻;看起来虚弱,精神萎靡等,医院诊治。
节日病3号——上火便秘
宝宝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外部因素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引起内热上火。大鱼大肉、油炸、肥甘厚味的食物能产生较高的热量,过度食肉会使血液酸化,新陈代谢迟缓,也是火气的来源。上火的宝宝表现为口唇干、嘴里长疮、眼睛发红,甚则微咳、食不知饱、口臭、胃腹胀满、大便干,小便少且黄等。
有些宝宝几天才有一次大便,且解出的大便干燥成球。宝宝也经常烦躁、口臭、厌食。对于便秘的宝宝,饮食调理尤为重要。
专家支招
多给宝宝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食物。暂时不要吃油炸及辛辣食物。及时适量增减衣服,特别是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给宝宝少穿一点儿衣服,防止宝宝的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
如果宝宝上火症状很严重,可及时带他就医,遵医嘱服用一些清热去火的药。
不要随便给宝宝食用各种补品或滋补的汤,以免燥热生火。特别是各种饮料,许多营养成分不适合宝宝,最好限制饮用。Parents春节暖心提示
餐后适当运动
一般来说,人在运动时,血液大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除胃以外的其他脏器中,所以宝宝饭前最好不要剧烈活动,以免因胃肠缺血而影响消化。但在吃完饭后需要带着宝宝适当活动,以帮助消化吸收,避免胃肠活动减缓而造成食物停滞在其中形成积滞。
用餐要准时定量
早中晚餐要准时定量,不能轻易打破生活习惯。过节期间,晚睡晚起,很多家长给宝宝准备的是早午餐合二为一,结果导致长时间空腹后胃酸堆积以及猛然大量进餐给胃肠带来消化压力,容易让宝宝的消化系统“罢工”。而晚餐时任由宝宝吃喝过度,情绪兴奋外加饮食过量,容易让胃肠道因缺乏足够的血流供应而降低消化能力,损伤胃肠、影响睡眠。
限制零食摄入
限制零食摄入次数,不让零食喧宾夺主,影响正餐的食欲及饭量。特别是那些营养单一、高糖高油的零食,不仅加剧了热量、脂肪、糖类等在宝宝体内的过量堆积,还会因营养素摄入失衡而带来消化问题。不停地吃,不断地塞,肠胃长时间处于“过劳”状态,隐患迟早爆发。
你还有什么
解决宝宝肠胃问题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