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现状
TUhjnbcbe - 2023/3/8 18:38:00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

文章原始出处:缪中荣,霍晓川.未来已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现状[J].中国卒中杂志,,16(1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通常被称作“急诊取栓”或“机械取栓”。机械取栓从经历“寒冬”到迎来“春天”是历史的必然,精准的筛选,材料的改进,流程的完善,让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能够通过机械取栓开通血管显著获益。年国内外指南给予最高证据级别的推荐后,全球机械取栓的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年几年间,中国机械取栓的数量增长超过了10倍,年取栓数量超过4万例。各地的卒中中心在机械取栓的技术普及、质量改进、科研探索及科普宣传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机械取栓经历了怎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机械取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

静脉溶栓的进阶——机械取栓

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其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的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静脉溶栓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不过,由于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仅有不到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从中获益,同时,静脉溶栓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但治疗后仍有2/3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有研究显示静脉溶栓并不能降低卒中后患者3~6个月的死亡率,尤其是在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中,静脉溶栓效果往往欠佳,血管再通率仅为13%~18%。

机械取栓恰恰是在静脉溶栓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治疗拓展,不仅可扩大治疗的时间窗,从而使更多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筛选后获得再灌注治疗的机会,还可为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相对欠佳的大动脉闭塞患者人群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策略。虽然针对机械取栓的研究一波三折,但基于机械取栓原理上的优势,随着影像和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器材的优化、流程的规范以及介入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其走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2

机械取栓国外进展

2.1机械取栓的探索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疗效的探索,源于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动脉内重组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栓塞研究Ⅱ(PROACT-Ⅱ)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局部纤溶干预试验(MELT)。PROACT-Ⅱ是首个证实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获益的研究,意向治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采取动脉尿激酶原溶栓联合静脉肝素治疗,其主要终点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的单纯静脉肝素治疗(40%vs25%,P=0.04)。MELT因为rt-PA的上市而提前终止,研究比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h内动脉使用尿激酶原治疗(试验组)与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效果,虽然试验组获得3个月良好预后(mRS≤2分)的比例较对照组高(49.1%vs36.8%,P=0.35),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2.2机械取栓的寒冬

年发表的三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均未能显示血管内治疗相比静脉溶栓的优越性。卒中介入治疗Ⅲ、血栓切除术治疗卒中栓子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试验和动脉溶栓与全身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对比试验均报道了阴性结果,这三项研究结果均发表在NEnglJMed上,受到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