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小牛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年纪轻轻就突发,还是多支病变。
发病时,胸口不能缓解的针扎样疼痛,喉咙紧缩感,大汗淋漓,甚至一度有濒死感......
如今,状态良好的小牛,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情形,仍觉得脊背发凉,精神恍惚。
年轻小伙突发心梗
3个月植入6枚支架
今年3月,小牛被查出心梗,他一时无法相信。
为了进一步证实和治疗,他3个医院检查,并前后植入6枚心脏支架。
奇怪的是,每次治疗后在小牛以为可以彻底解决问题时,许多症状又重新找回来了。他经常感觉右胳膊酸困不适,还时常有心慌、胸闷等症状,活动耐力也大不如前。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已经植入了支架,为什么还有症状?难道还得再植入支架吗?”
3个月内,反复发病,多次手术,让心脏已经承载6枚支架的小牛,一度非常纠结困惑。
支架植入后仍有症状
多方求证后尝试新方案
为了给自己“负担重重”的心脏长期、有效的呵护,医院全科医学科进行慢病管理咨询。
传小文主任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后,认为小牛的病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
从长远来看,建议小牛入院后进行系统的心脏康复,配合体外反搏治疗。这样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减少心梗复发几率,尽量避免第7次支架植入。
但由于之前不理想的治疗经历,一开始,小牛对新治疗方案半信半疑。
于是,他自行查阅体外反搏治疗的相关资料,网上搜索了解传小文主任关于心脏康复方面诊治病例,又先后向相关学科的医生求证。
在得到较全面的信息和肯定的答复后,小牛决定尝试这种治疗的新方案。
以真实效果获取信任
此次治疗的核心环节就在于体外反搏技术的应用。
每天1小时,36小时一个疗程后,小牛身体轻松,症状明显缓解,完全信任了全科医学科医护团队。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康复和44小时体外反搏治疗,小牛心绞痛症状消失了,活动耐力增加,精神良好,身体轻盈了,心率平稳了,睡眠改善了。
对于治疗效果,小牛很满意。
躺着“马拉松”后
出现“双脉博”
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传小文介绍,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无创伤的辅助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被称为“被动”的运动,或是躺着的“马拉松”。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常人的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即一次心跳,一次脉搏,一次血供;而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时,有些人却是一次心跳,两次脉搏,双倍血供。
小牛就是这种体外反搏的“双脉搏”情况。
这对他心脏微循环以及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就类似无创的“生物搭桥”。
正像修立交桥一样,血管通路多了,血流交通的压力得以缓解,心肌供血也得到改善。
该技术可以用于缓解心绞痛、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等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能有效减少心梗复发率,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医院作为
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国家标准化体外反搏中心
将竭诚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提供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
延伸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着生命安全。
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体外反搏作为第四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
1、增加冠脉内的血流,减轻心脏的负担。
2、增加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改善血流供应。
3、可以保护血管内皮,会让血管的功能更好,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4、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减少各种损害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舒畅,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处在最佳状态。
可以适当运动,让心脏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
但运动要规避风险,不可过量,应选择相对安全的运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不断地变化运动方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
供稿:郭煜姝
编写:于洁旎
审核:雷晓
责编:刘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