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沉痛的历史(二次作文)
批改教师:乔俊文 ( 山东省 临沂市 郯城县 郯城美澳学校 )
批改时间: 23:00:04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迈着沉重的步伐,步入这座曾经辉煌的园林。昔日的金碧夺目,雕梁画栋,已无处可觅。残垣断壁,已将那时的一切禁锢。风拂过,见证它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句式不协调)——圆明园。
初入圆明园,睹见那一堆堆废墟时,很难想像出这座园林当时的巧夺天工。战争改变了一切,历史定格了现实。叹息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它的呐喊······
西洋楼,这是那时乾隆帝最喜爱的休闲之所。如今也已是一堆零散的碎石。近观碎石,虽有些还屹立着,但已无法通过他们构想这建筑的宏伟。观察那石柱上精美的图案,不难知道当时的洋楼设计时多么别具匠心。历史在石柱上刻下了条条伤痕,一切疼痛着,历史的烙印深深地埋藏于此。
西洋楼中的观水法,可谓是典型的代表,(代表什么?)它象征着那时皇家的豪华壮丽。据说每到正午12时,都会有十二股泉向中心喷去,景象蔚为壮观。那时的乾隆,在喷水池建造完毕后,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他,已是40多岁,他的帝国,已是一个拥有全球三分之一财产的超级大国。在空前的喜悦和壮大下,乾隆松懈了,他忘却了发展,忘却了外界的崛起。圆明园的繁华背后,已是一个又一个不可弥补的漏洞。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终究不是强国的途径。终于,悲剧发生了。侵略者无情地颠覆了一切。“八国联*”火烧圆明园,西洋楼因是石制建筑,幸免于难,但罪恶的侵略者却拉来大炮,扬言决不留下一座建筑。在隆隆的大炮声中,敌*用巨石砸向宫殿,(不明白)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应声而落。在敌*的狞笑中,建筑同玩具般倒塌。侵略者冲上前去,大肆地掠走文物,刀光剑影中,(有吗?)无数宝物又被敌人无情地毁坏。大火还在烧,映红了废墟,烧干了无数的泪水······.风仍在吹,那略呈拱形的立石良久地诉说着,无言中,我听到了那深沉地悲叹。废墟仍在,告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是战争的伤,这是落后的痛。站在今天的遗址前,耳畔好似仍回荡着那时的炮声。凝视着破败的一切,几丝惊讶,几丝遗憾,几丝不舍,在心中绽开。但更多的是对那时落后王朝的嗟叹。(句式与上文不协调,也不够连贯)
西洋楼,只是圆明园的九牛一毛,可我认为这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它的地点,已被大火吞噬,有的只剩下朽木,但有的则空空荡荡,独留无尽的惋惜。圆明园,它是痛楚,刻苦铭心,它是教训,发人深省。同时,它也是警醒。圆明园的伤痛告诉世人——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也许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圆明园,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从圆明园中,我体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深刻内涵。
在迈出圆明园的那一刻,我又回头望了一眼,心中默默地悟到了许多。这悟中,又也多了一份决心,一份希望。
看了小作者的文章,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文章很大气,除了个别不协调的地方,竟完全像个成年人在圆明园发思古之幽情。我觉得一个小朋友,既不要教育别人,也不要教育自己,实实在在地描写,真真切切抒情--------最是真情能动人————方为上乘。孩子的联想和想象是最发达的,希望小作者能发挥这方面的特长,写更真切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