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Jan)在“ROUND-UP”栏目中,对年度神经病学进展进行了大盘点,共包括11篇文章。本文就其中一篇卒中专题进行翻译,以飨读者。
年是卒中研究快速进展的一年。进展包括:延长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治疗的时间窗;研发了可改善结局的设备;优化了抗血小板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明确了不良环境和生活方式暴露对脑健康影响以及脑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影响,并提高了公众对此的认识。
01/再通治疗打破4.5h时间窗
血管再通治疗最终打破了4.5小时关键时间窗的限制,卒中发生后16小时或24小时后,或者发病时间未知的患者,使用血栓切除术或者静脉内溶栓治疗,也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这些试验都使用某种形式的成像来选择患者:根据灌注成像灌注损伤与梗死核心比率为1.8或更高,或在扩散成像中(不在FLAIRMRI)可见的急性缺血性病变,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CT灌注或扩散MRI的梗死体积之间的不匹配。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的临床适用性。
这些打破时间窗的试验很早就终止了,并且已经明确显示出再通治疗比标准治疗更有益,没有过多的危害。现在,注意力应放在优化治疗实施上。在许多情况下进行血栓切除术仍然存在问题;并且在没有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的患者比全身麻醉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的许可标准,早就应该变了。一项个案患者数据荟萃分析显示,取消80岁年龄限制(在欧洲)并将时间窗从3小时放宽到4.5小时(在美国)将会使更多患者从阿替普酶中受益(取消年龄限制增加17%,放宽时间窗增加36%),且没有额外的伤害。医院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应考虑进行再通治疗,除非有禁忌症。
02/小工具,大用途?
旨在以各种巧妙方式改善卒中预后的小工具,效果显著,并且开始参与很多国际会议的大型实验环节。在吞咽功能受损的气切患者中,3天的咽部电刺激增加了准备进行拔管的患者数量。世界卒中大会上发布了一项关于刺激蝶腭神经节的实验,以增强梗塞周围的侧支血流,这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再灌注方法。
03/强化抗血小板用药,缩短时间?
二级预防中,关于抗血小板药物应该用多少和用多久的问题,答案正逐渐变得清晰。在POINT实验中,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度缺血性卒中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90天,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对比,可多阻止1.5%的复发性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比
04/聚焦健康生活方式
通常来讲,卒中的一级预防和脑血管健康的焦点一般都会落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恰当的健康教育。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曾制作了“LifesSimple7宣传活动,在饮食、锻炼、体重控制、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以及戒烟等7个方面,给出了极有价值的建议,令人失望的是,大约只有0.5%的美国人口能够达到该活动宣传的健康指标。
简易装置,如移动手机app来自世界卒中组织的卒中风险参数评估”(theworldstrokeorganizationsstrokeriskmeter),可以时刻监测个人活动,协助个人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这些方法对一级预防很重要。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超过30万的人群中,与健康生活的人相比,具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的卒中风险增加66%,远超过遗传因素35%的风险比例。
05/重视卒中后认知功能损伤
认知功能损伤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者却经常忽略血管疾病这一危险因素。其实,与发病隐匿且不可逆转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相比,血管疾病多是可防可治的。
此外,不论是临床医生,就还是学术科研界,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