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急性卒中新前沿国际专题研讨刻不溶缓
TUhjnbcbe - 2023/11/11 19:32:00
                            

由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及学会官方英文期刊StrokeandVascularNeurology(SVN)编辑部共同组织的“急性卒中新前沿国际专题研讨——刻不溶缓百家争明”线上专题会议于6月10日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医院徐安定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刘丽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先由徐安定教授致大会开幕辞,指出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专家,共话卒中前沿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卒中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随后刘丽萍教授提到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且充实,各国顶级专家汇聚一堂,期待会议圆满成功。

〈巅峰对话共话明天〉

致辞环节结束后,第一环节正式开启,StrokeandVascularNeurology(SVN)主编、首都医科医院王拥*教授和StrokeandVascularNeurology(SVN)执行副主编总编辑、美国圣约瑟夫医学中心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DavidWang教授围绕国际卒中治疗的新研究、新进展,结合自身实践及经验体会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

王拥*教授为与会听众带来的第一个讲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残余炎症风险和抗炎治疗”。王拥*教授介绍了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抗血小板最新研究,使用基因精准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脑血管病复发率可显著降低至6%,但仍存在残余风险。炎症是卒中复发残余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正在开展诸多相关研究,探索抗炎治疗用于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DavidWang教授的讲题是“血管再通,替奈普酶可以替代阿替普酶了吗?”。DavidWang教授就血管再通治疗药物替奈普酶在美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DavidWang教授首先对替奈普酶的前世今生、分子结构进行了详细讲述,又为大家介绍了替奈普酶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的使用剂量的相关探索性试验,目前来看0.25mg/kg是替奈普酶用于急性期治疗的最优剂量。基于替奈普酶在脑梗死方面的国际最新临床进展已经改写了美国指南,医院的脑梗死溶栓流程也进行了修订,将替奈普酶作为发病时间在4.5h内的卒中患者救治的首选药物,对于发病时间超出4.5h时间窗外的卒中患者的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结果的发布。在美国,已有将近50%的医院倾向于应用替奈普酶替代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第一部分专家授课结束后,医院的何俐教授、哈尔滨医院的王丽华医院的陈会生教授围绕此前两位教授的讲题展开了热烈且充分的讨论。何俐教授提出通过王拥*教授系统性地讲解和介绍,对于抗炎治疗充满期待,希望也可以为抗炎治疗纳入指南贡献一份力量。关于替奈普酶治疗脑梗死的开端是很好的,后期期待更多的RCT研究来验证其在临床的适用患者类型。王丽华教授提到医院参与了CHANCEII试验,取得了非常卓著的结果,与此同时也将积极参与CHANCEIII试验,共同探索寻找卒中潜在风险靶点,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国内替奈普酶的TRACEII、TRACEIII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年获批脑梗死适应症,这也将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新的武器,同时今年3月新版医师法的颁布,也为临床医师使用替奈普酶提供了法律保障。本环节最后一位讨论嘉宾陈会生教授提到王拥*教授对于CHANCE系列研究和抗炎治疗的整体思路讲述的非常精彩,不断为卒中二级预防进行深入研究,值得大家不断思考和学习。对于替奈普酶,陈会生教授认为替奈普酶药理学机制明确,是完全可以替代阿替普酶的,EXTEND-IATNK试验已证实替奈普酶作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临床医师更加期待国人自己的研究数据,特别是TRACEII的试验结果。

〈为爱加速全力以复〉

第二环节的讲者医院门剑龙教授和重庆医院汪正鑫教授。

门剑龙教授的讲题是“急性血栓形成及药物治疗”。门教授从血液凝固的各个系统、血液动力学、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等血液及分析角度为我们系统介绍了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形成、活化和治疗。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抗凝药、溶栓药,其中重点讲解了目前最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替奈普酶,对PAI-1的耐受性增强80倍,意味着对于肥胖患者、PAI-1基因突变患者,TNK相较于其他溶栓药物效果更好。与此同时,替奈普酶的出血风险非常低,并用相关临床试验进行了佐证。

汪正鑫教授带来了病例分享《生死时速》,是1例突发言语不清伴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桥接治疗。患者入院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应用TNK进行溶栓治疗,并行桥接介入取栓治疗,患者NIHSS评分由11分降至4分,预后良好。基于院内绿色通道建设布局合理,团队配合不断优化,同时加之使用了替奈普酶,DNT时间显著缩短,溶栓效率显著提升。

本环节讨论嘉宾是西安交通大医院韩建峰教医院吴伟教授。韩教授提出近些年TNK作为科研药物进入医院,目前正在牵头开展陕西省内多中心临床研究。TNK有三大优势:(1)单次团注给药方便,缩短DNT;(2)使用阿替普酶需要输液泵,输液泵面临疏于管理、堵塞的隐患,为用药带来风险;(3)经济学问题。希望TNK可以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吴伟教授指出,TNK具有使用便捷、缩短DNT、病人接受程度高的优势。对于NHISS评分高的患者,TNK的使用剂量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索。

〈面对机遇乐启新程〉

第三个环节由医院董强教医院徐运教授主持。本环节的讲者是来自墨尔医院的BruceCampbell教授,并由首都医科医院熊云云教授担任本环节的同声传译。

BruceCampbell教授的讲题是“TNKforacuteischemicstroke”。BruceCampbell教授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TNK潜在优势、目前最新研究证据,静脉溶栓的未来(取栓前溶栓、院前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后溶栓及微循环)。TNK作为目前最新一代溶栓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半衰期更长,可实现一次静推,不需要建立两个静脉通路,还可以在卒中移动单元降低剂量出错的风险,有利于桥接患者和转运患者,尤其在疫情期间,可有效减少与患者间的接触;2)TNK的抗PAI-1能力相较于rt-PA显著提升;3)TNK具有更强的纤维蛋白特异性;4)TNK的价格更低,出血风险更小。

BruceCampbell教授介绍了EXTEND-IATNK、NOR-TEST研究,探讨TNK的临床最佳剂量,根据现有证据,0.25mg/kg是桥接患者的最佳剂量。同时BruceCampbell教授详细介绍了ISC、ESOC大会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NORTEST-2A、CERTAIN、TASTE-A、TWIST、AcT等等,针对年龄与TNK剂量、取栓、转运、超时间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接下来是第三环节的讨论,来自浙江大医院的楼敏教授、医院的曹勇*教授和来自医院的刘俊艳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碰撞。楼敏教授与BruceCampbell教授讨论了关于大血管闭塞患者在使用TNK前是否必须进行多模态影像评估。BruceCampbell教授表示其中心已将多模态影像用于日常评估诊断,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使用TNK的效果优于t-PA,而其他类型患者的TNK临床效用与t-PA相当,所以建议在大血管闭塞患者中可酌情使用TNK进行溶栓治疗。曹勇*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临床医生使用TNK的意愿非常强烈,但碍于说明书上没有脑梗死适应症,属于超适应证使用,因此建议国内出台TNK相关专家共识,可进一步推动TNK在国内的使用合法化。与此同时,曹勇*教授表示非常期待CHABLIS-T研究的亚组结果,目前报道显示使用0.32mg/kgTNK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血管内治疗,如若大样本研究显示同样结果,对于国内临床医师是非常重要的。刘俊艳教授分享指出,对于轻型卒中伴大动脉狭窄的急性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患者临床结局非常好。同时也参与了TRACEII的临床试验,期待试验可以得到好的结果,能够早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和依据。对于超窗研究TRACEIII、CHABLIS-T也是同样充满期待。

大会主席刘丽萍教授、本环节主持董强教授和徐运教授也与BruceCampbell教授围绕TNK在各国不同人种、各类型患者中的应用剂量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按照全球现有临床证据显示,0.25mg/kg仍然是目前临床医师使用TNK的推荐剂量。

本次“急性卒中新前沿国际专题研讨——刻不溶缓百家争明”学术会议圆满落下帷幕,线上累计参会人数余人次。希望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可促进专家学者间更深入的交流沟通,也进一步推动急性缺血性卒中防治事业的提升,为卒中患者救治提供更多新方法、新思路。刻不溶缓,百家争明,期待国内外同道的再次相聚!

原标题:《急性卒中新前沿国际专题研讨——刻不溶缓百家争明圆满结束》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卒中新前沿国际专题研讨刻不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