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江源村竹笋挺进长三角
TUhjnbcbe - 2020/7/14 9:56:00
盖百霖遮盖液

江源村竹笋挺进“长三角”


“上午我就卖了400斤雷竹笋,有600元钱,今年毛估估15000元好拿的。”4月11日,走进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看见一根根捆绑成堆带着新鲜泥土的竹笋被装上来运笋的车子。刚刚过磅收了钱的村民江华*对说,他们村每天要买出带有泥土的食用竹笋1万多公斤,主要销往温州、杭州、苏州等城市。


“原来我们很本份的,把撬起来的笋都洗得干干净净,来收购的老板说,不能把泥洗掉,值钱着呢。”江源村村会计江金寿谈起竹笋外销故事乐呵呵。他说,全村600多户人,有400户都种上了食用竹。目前面积已达1800多亩,仅此一项,去年村民的收入就达到400多万元。“今年行情一路看涨,拉到苏州市场要10多块一斤。”


江金寿说,该村地处常山港边的近千亩农田原来是洪涝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县林业局帮助该村开发集体700多亩溪滩地,引种食用竹形成了基地,阻挡了洪水对农田的冲击,种粮户也从种食用竹中获得了好收益。


信步江畔,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竹林。一村民告诉:“洪水不淹进村,食用竹反过来以淤泥为营养,越长越好,经过村统一规划和营造,现在已承包给农户经营,大家都把竹子当成了金子。”


“外面人都认我们村的食用竹。”现在江源村村民最热衷探讨的是谁家的竹笋产量高,赚钱多。46岁的江尚忠,上世纪末他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尝到早出覆盖技术的甜头,从当年承包4亩笋用竹到现在经营20亩。2006年,实施早出覆盖面积1.8亩,产量3000公斤,收入18000多元;2007年产量2800公斤,收入13000多元;今年仅2.7分地实施早出覆盖收入7000多元,“今年5亩食用竹卖笋卖了15000元,其他15亩还没产出,一时还不好说。”


去年江源村人成立了食用竹专业合作社,经营、实施无公害技术栽培,竹产品统一规格包装销售,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一些合作社成员还到邻村承包食用竹基地,去年底,江尚忠、江金寿等5位合作社股东,以每年1万多元的承包费,在白石镇十八里村承包了170亩基地,3年后可达产。江金寿说,为把一村一品做大,他们已注册了食用竹品牌商标,正准备建立笋竹加工罐头厂。“产业链拉长,风险能够控制,效益也会更好。”


(章卫平 胡禾民)


[稿源:


衢州新闻-衢州


]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源村竹笋挺进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