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失眠怎么办内容,给大家分享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三种失眠类型”1、“气郁化火型”,2、“寒湿严重型”,3、“阳不入阴型”这三种失眠类型只要对症治疗,就能很容易的治愈!
今天给大家分享失眠怎么办的下半节的内容。失眠除了上篇三种类型,还有今天分享的这三个原因,1、心肾不交,2、血不足,3、胃不和。这三种类型的失眠在临床上是比较难治愈的,患者的疗程要相对长些。临床治疗中应灵活选用经方,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药量也应因人,因地,因时,因证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当然再难治的失眠也能有很好的疗效。
失眠了怎么办?
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病人症状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处事易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伴有气短盗汗,倦怠乏力,咽干舌红。
过去,喝几剂酸枣仁汤药,再或温胆汤药就能治好,但现在还单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及体质比古代人复杂得多,病因也复杂得多,临床治疗也要复杂的多。需要通过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解功能,使得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性和虚弱的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得以恢复阴阳之平衡。
失眠了怎么办?
血不足造成的失眠
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中医以肝和心为属性,我们的心,藏心神。心主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我们就失眠。肝藏魂。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肝魂失养,也会失眠,也就是古人讲的血不足,则卧不安。
血不足,使大脑的供血量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对于血不足的调理,以养心血和养肝血入手调理治疗失眠。
失眠了怎么办?
胃不和引起的失眠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如果脾胃有疾病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者不易入睡。中医认为脾胃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浊邪或热邪内扰心神,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所以治失眠要调理脾胃是有道理的。从养生方面讲,晚上吃得过多,也会造成失眠,因为吃太饱,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他就会造成睡不好,这是不利于养身体的!
现代人失眠,除了精神和生活习惯上的因素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脾胃的原因。不当的饮食习惯是现代人的通病,或因工作繁重,三餐不规律,深夜还要再加一次夜宵,或以减肥为目的的拒绝正餐。如此不善待脾胃,过饱、过饥或是饮食不规律,都会造成脾胃亏虚,久之,脾胃开始出现毛病,泛酸、恶心或者是胃胀难受等症状都是脾胃不适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睡眠。
对解决胃不和引起的失眠的根本方法,就是调和脾胃,开胃醒脾,和中理气、养益脾胃为原则。调理脾胃很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调节脾胃功能,使其恢复和谐,睡眠自然也就改善了。
总结
失眠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正如《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记载:“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宜培养气血…”、“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因此,在失眠的治疗上应以平衡脏腑、调理气血为首要原则!临床中,通过中医辨证之法将失眠大致分为了“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心胆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六大证候,并分别运用“清肝泻火、清化痰热、和胃化滞、益气镇惊和补益心脾”之法进行求本治疗,并佐以养血安神之法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好了,关于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内容就到这了。中医的好处有很多,简单的说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整体观念,第二点就是辨证论治。具体来说,整体观念就是把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疾病通过整体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可以对其全面的治疗。辩证论治讲的是因人,因地,因时及辨证施治,就是对于病人,一个病人一套方药,不重复。用现在流行语,叫做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