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家住金山的王老先生(化名)最近总是觉得头昏、黑蒙,医院就诊,门诊医生给他做了个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内多发缺血灶,随后医生又给他做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他颈动脉斑块形成伴狭窄,其中右侧颈内动脉狭窄达到了70%以上,考虑到王老先生反复TIA发作且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医生建议他进一步完善CTA或DSA检查并建议他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王老先生觉得他仅仅头昏,且脑内缺血灶也是老年人中常见现象,手术有点小题大做,要求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抗血小板和强化他汀治疗,并同时嘱咐他戒烟和加强锻炼;
然而服药一段时间后,王老先生觉得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倒是发作越来越频繁,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在医生的劝说下住了院,入院后行DSA检查发现他右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斑块伴重度狭窄,狭窄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90%,若不及时处理狭窄的血管会进行性加重直至闭塞,且反复TIA发作随时可能会发生致残性卒中可能。医生将造影结果告知王老先生,建议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将两种治疗方案优缺点告知他,王老先生再三考虑后最终选择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在第二天上午顺利进行,术后由于颅内血流的改善,王老先生随即觉得头昏症状消失、神清气爽,术后CTA提示狭窄处完全缓解,5天后正常出院,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未再有TIA的发作。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地区,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的第一位致死原因,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万,且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快速上升,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这其中85%是缺血性脑卒中,即通常所说的中风,其中20%左右由颈动脉狭窄引起,若不及时处理,患者随时有中风再发危险,对于颈动脉狭窄率大于75%者,5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高达30%至75%。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狭窄严重者必须通过外科手段进行干预以防止再发。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即通过介入的方式在血管狭窄处放置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使前向血流增加,改善颅内血液供应,减少卒中再发,该手术的优点是微创,仅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血管鞘,经过血管鞘通过导管把支架放置到需要的地方,缺点是费用偏高,且放置支架后需终身服药;另一种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即通过颈部手术切口将颈动脉切开把颈动脉内膜和斑块直接切除,预防由于斑块堵塞血管及脱落引起脑卒中,它的优点是费用低廉,术后无需终身服药,缺点是它是一种开放手术,需在颈部切开约8cm长短的切口;目前这两种手术方案均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国内已广泛开展,颈动脉内膜剥医院能够开展,该手术也是国家脑防委大力推广的手术方式,当然这两种手术都有其适应症,患者需要哪种手术还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王老先生的情况是两种方案都适合。
当然,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也无需紧张,并不是所有的斑块都会发展至卒中,严格意义来说,颈动脉斑块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于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病理改变,大部分斑块没有临床症状,但是要引起重视,如果任由其继续进展,有一部分(20-30%)会进展为卒中。早期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腔隙性脑梗塞,最后可至严重的脑卒中,一旦发生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最聪明的做法是找专科医生确认其风险,对其进行生活干预,并进行规范性治疗,同时根据临床症状、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是否需要手术干预。请牢记以下几点:一、
颈动脉斑块和狭窄非常常见,它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二、
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做到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戒烟戒酒、合理运动、减肥等非常重要;
三、
仅有部分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
四、
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CEA或CAS)。
(图片源于网络)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作者:颜玉峰
审核:钟平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原标题:《头昏不是小事,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