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脑损伤是其常见病种之一,常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感染、脑血管发育不良、脑血管硬化、脓毒性休克、HIE、TBI等疾病引起。多数急性脑损伤是由体内局部感染灶的致病菌通过血行播散侵犯脑膜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化脑最常见的前驱感染。
01脑损伤需重视,脑功能的检查临床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的方法
1、疾病的相关机制
脑膜炎的产生需要以下四个环节:
(1)上呼吸道、消化道等处的致病菌(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原体、原虫);
(2)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进入血循环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3)致病菌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
(4)在蛛网膜和软脑膜处大量繁殖引起炎症性病变。
机体抵抗力和致病菌病力是决定细菌入血后能否引起持续性菌血症的主要因素。机体特异性抗体是机体抵抗力的主要成分,其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幼儿机体抵抗力弱,致病菌的毒力强,加之脑脊液中补体成分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当致病菌散至蛛网膜下腔时,易迅速繁殖,引起脑膜炎。
脑水肿和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高压,甚至脑痛。颅高压,炎症侵犯或海缩窦栓塞时可见视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等所神经损伤。严重者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功能障碍、植物功能状态等。是导致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严重充斥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为公共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阻力。
当氧自由基大量蓄积时相对于其他系统而神经系统则更容易发生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在PICU中能够准确、客观的对损伤状态下的脑细胞功能进行评价,预测其预后的脑细胞功能状态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损伤的首要任务,由于儿童急性脑损伤危害大,病因复杂,预后判断困难。
2、疾病的诊断
儿童急性脑损伤实验室诊断主要限于头颅B超、头颅CT以及头颅MRI,使用头颅B超它是通过多普勒对脑组织的情况进行定位,由于敏感性不强,对于中线附近的脑组织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脑组织诊断价值因此需要头颅CT以及头颅MRI来弥补其缺点,头颅CT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做出准确的判断来弥补头颅B超的不足。
但对于那些由于出血量少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头颅B超可以弥补头颅CT的漏诊,而头颅MRI对于脑灰质和白质分辨清楚,可弥补头颅超声对脑白质点状出血漏诊率高的不足,且其对于脑干及颅底显像明显,但头颅核磁的检查费用贵、噪音大、耗时长。
因此在儿童急性脑损伤诊断中,两者互相弥补对方的缺点从而做出更加精确、精准的影像学诊断,但由于以上手段的局限性,如:头颅B超它是通过多普勒对脑组织的情况进行定位,由于敏感性不强,对于中线附近的脑组织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脑组织诊断价值;头颅CT是通过发出大量的射线对组织进行扫描,其辐射性大。
头颅MRI噪声大检查是患儿配合程度差、检查所需时间长、检查费用高,机器自身笨重不能床旁应用,因此,对于脑功能的检查临床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可随时转运至床旁的评价方法,进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急性脑损伤患儿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GCS评分不仅具有简单实用、重复性好、对昏迷程度判断迅速等优点,而且对神经系统不良预后方面也有潜在的价值,但改良版GCS评分对于植物功能状态、睁眼运动昏迷的判定敏感度低,脑干反射的评估存在一定的缺陷,改良GCS评分对于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或障碍、先天性声带发育畸形、气管插管、智力发育障碍、失语等患儿进行评估的难度系数大。
准确率低从而对评分结果准确性影响程度大参与量表评分的评分者经验和主观性对评分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客观、准确、高效的评估方法对脑功能进行监测,已获得更加真实、可信的数据。
02患者容易出现昏迷的症状,导致继发性癫痫和脑损伤预后不良的后果
1、昏迷
昏迷是指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失去自我意识的状态,对外界各种刺激无反应,而生命体征等尚存在。根据昏迷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将昏迷分为三度:轻度昏迷:主动意识丧失,声光不应不主动。疼痛刺激下可有反应,眼球可以转动,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及吞咽反射尚存在;中度昏迷:中度昏迷眼不动,角膜减弱瞳孔钝。
各刺不应剧刺防。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深度昏迷:深度昏迷肌肉松,各种刺激全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昏迷也是导致继发性癫痫和脑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异常,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常伴有镇静药和肌松药的应用,这些药物的应用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也掩盖了癫痫发作的表现。振幅整合脑电图对于发现脑电背景活动异常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操作简单、图像容易分析、直观,对于预后也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2、儿童脑卒中
儿童脑卒中是指发生在18岁以下,是由于脑血管结构在先天发育上出现异常或在某些基础性疾病促使下引起脑血管的破裂和堵塞,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性疾病。根据卒中的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有比例较高,由于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也可以由身体其他部位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或者先天性脑血管结构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的血管破裂。脑卒中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结语:有研究表明,在常规脑电图监测下监测的部位与痫样放电部位是一致的,而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脑梗死部位与痫样放电部位及病因无相关性,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振幅整合脑电图对病灶的定位有辅助作用,重复性较其他影像学检查高。目前研究的是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而对于长期并未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