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TUhjnbcbe - 2020/11/8 3:23: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组疾病,脑组织损害是产生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脑损害有一个发生、进展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不同的病期,有相应的主要病理改变,在治疗上必然各有其侧重点。在急性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更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脑损害,恢复正常功能,因此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的治疗主要有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等。

脑出血:

定义: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概况: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现状: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近况:

1.血肿自身因素

(1)*性作用:血肿本身所释放的*性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对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铁离子、血红素、自由基等破坏神经细胞膜中的溶酶体膜及Na-k-ATP酶活性)使神经细胞损伤或死亡。

(2)早期血肿扩大:多数血肿扩大发生在出血后24小时以内。

2.脑出血后发生一系列血流、代谢改变。

(1)血流的改变及影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逐渐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血肿大小相关,进而形成继发性缺血性损伤。

(2)脑出血后脑代谢及生化改变:脑出血后最初的脑损伤和脑水肿表现为被低血流所诱导的代谢紊乱而致的脑缺血坏死。(表现为细胞外钾离子增高、钙离子下降、酶功能紊乱)。

3.继发性脑水肿

(1)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可使脑水肿明显增加。

(2)血液成分的影响:早期:血肿内血浆蛋白的渗出及血凝块的回缩,导致血肿周围脑组织渗透压增高,形成脑水肿。24h后主要是由于凝血酶、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所释放的*性物质参与形成继发性脑水肿。

(3)局部脑血流变化: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微循环,从而产生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及水肿。

(4)血管活性物质的参与: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缓激肽、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4.脑出血后细胞凋亡

周围脑组织相对于严重缺血卒中而言算是轻中度脑缺血,凋亡是灶周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5.补体途径参与了出血后脑损伤

补体复合物一方面攻击细胞膜,另一方面直接攻击神经组织。

6.方向

应用微创伤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必将会成为脑出血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的重点是微创伤血肿清除术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立体定位、进针线路、血肿首次清除量、术前活动性出血、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判断及防治等。

脑卒中急性期与血糖的关系

脑卒中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1)本身存在糖尿病。

(2)脑内机制与生理应激。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②血清胰岛素浓度下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③糖调节中枢受损或受到影响。

(3)医源性因素。①含糖液输入过多。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的处理

1.血糖的控制:

降血糖的速度每小时3.3~5.6mmol/L

糖尿病患者:空腹6.7mmol/L,餐后10mmol/L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限制含糖液的输注

3.病因的治疗

脑卒中的综合预防

高血压、心脏病、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控制,并长期坚持,才能行之有效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1.高血压(/80mmHg)一些研究显示:

(1)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42%。

(2)单纯收缩压增高的患者降压治疗,脑卒中的发生率可降低36%。(3)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降低各类脑卒中发病率38%,病死率58%。

2.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使脑卒中患病率增加6倍。大样本研究表明:华法林可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的68%,阿司匹林可减少21%。

3.糖尿病

糖尿病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栓形成:(1)糖基化导致的损伤。(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双重不良作用。(3)高胰岛素血症促进斑块形成。多中心的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小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周围神经病。

4.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危险。

5.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CEA)手术的指征假设患者能维持正常生活≥5年,围手术期风险<3%。

6.吸烟

吸烟是动脉硬化斑块增厚的决定因素,能增加血凝度、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压升高。戒烟2~5年后脑卒中的危险性才会下降。

7.饮酒

饮酒与出血性脑卒中呈量效关系。大量饮酒导致高血压、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及脑血流量减少。而少至中量饮酒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8.体育锻炼

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活性,增加血浆纤溶酶的活性及高密度脂蛋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9.饮食

不良饮食习惯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钠摄入过多与高血压有关;高脂饮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水果、蔬菜能增加抗氧化剂及钾摄入而较少脑卒中。故要合理饮食,避免饱食。少食和相对饥饿能使寿命延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卒中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