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简介
张金平,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兼磁共振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市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有较深入研究,特别擅长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斑块(plaque)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在我国,脑卒中是第一位死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美国的2倍和4倍,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然而,缺血性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常常是颈动脉斑块。
在颈动脉斑块影像检查中,传统的有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专家特别
中老年朋友们,为了减少您可能的脑卒中风险,请特别
颈动脉主要是指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AS)在血管壁上的异常形态学表现,主要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高血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常颈动脉管壁与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管壁区别
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和脱落栓子流入脑部形成突发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脂质成分在动脉管壁内膜损伤处沉积,久而久之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段,这些地方的斑块一旦脱落呈栓子,就非常可能像“子弹”一样,随着血流射入脑部,产生临床上突发性缺血性脑卒中。
二、评价颈动脉斑块比评价颈动脉狭窄更重要
临床中经常发现脑缺血症状的出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没有确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很重,但是他却没有脑缺血症状出现。所以,对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研究
然而,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却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一个斑块再大,如果斑块组织成分是稳定的,推测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则不会引起脱落的栓子随血流流入脑部而产生缺血性脑卒中,可以留观或暂缓处理;相反,就是一个小斑块,如果斑块组织成分是不稳定的,则可推测在未来引起脱落的栓子流入脑部而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机会就非常之大,需要临床及时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处理。
三、对颈动脉斑块如何进行影像学筛查?
目前主张对颈动脉斑块筛查的主要检查手段是超声,主要因为超声检查不仅具有颈动脉解剖位置相对浅表和超声高频探头分辨率很高、成像十分清晰等独特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价廉、操作简单、可多次重复检查、无创性等优点。
虽然有专家推荐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来进行颈动脉斑块筛查,就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说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由于磁共振检查价格较高、操作相对复杂等劣势存在,临床上按照常规开展起来,作为颈动脉斑块筛查项目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筛查(类似椭圆形虚线范围内示斑块)
MRI诊断左侧大脑侧脑室旁急性梗死(左图箭头示)患者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右图箭示)的筛查
四、颈动脉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易损斑块如何区别?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等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探测颈动脉易损斑块将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那么,什么是稳定性斑块?什么又是不稳定性易损斑块呢?这要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成分说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主要是由中央的脂质核、管腔面的纤维帽、疏松基质、新生血管、钙化等组织所组成。影像学如果能判定斑块内出现大脂质核、出血、薄纤维帽、纤维帽破裂伴溃疡、新生血管丰富等组织,则可判定其为不稳定性斑块或易损斑块;相反,如果斑块脂质核小、厚纤维帽、无溃疡或出血、新生血管少等,则容易判定该斑块为稳定性斑块。
颈动脉斑块内有出血(箭),为Ⅵ型—复杂易损斑块(高危)
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发布了改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AHA分型),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Ⅰ-Ⅷ共8型,其中Ⅵ型斑块表现为“复杂斑块,可能伴有斑块表面的破损、出血和栓子”,就明确规定为不稳定性斑块或易损斑块。
五、为什么说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定以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为最好
与传统超声、DSA、CTA及MRA血管成像相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具有空间和软组织分辨率最高、多参数成像、无创等独特的优势,可以准确地判定斑块内出血与否、斑块纤维帽的厚薄、斑块脂质核的大小等斑块成分,另外也是目前唯一通过对比剂增强扫描成像来反映斑块血供情况的血管壁成像技术。因此,目前是以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来判定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最准确而又最佳选择。
下面请看我院近期诊断的一个具体病案吧!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筛查(类似椭圆形虚线范围内示斑块)
男性,83岁,因突发性右侧上下肢瘫痪2天入院。左侧大脑侧脑室旁磁共振成像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箭示梗死灶,需要进一步查找引起本次卒中的病因是来自哪根动脉病变(注:医院)
同一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一粥样硬化斑块(箭示),但稳定性难以判定(注:医院)
同一患者,重建横断面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小脂质核和厚纤维帽斑块,诊断为稳定性斑块(红色空箭示),同时见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出血性易损斑块(白色箭示)(注:医院)
重建斜矢面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进一步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内出血性且表面毛糙伴小溃疡形成,为易损斑块,也是本次左侧大脑缺血性卒中的犯罪血管之原发病灶所在(白色箭示)(注:医院)
那么,如果没有脑缺血症状出现,是不是就不需要进行颈动脉斑块筛查了?
答案是否定的。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由于受重视度高,颈动脉斑块评价机会明显增多,临床治疗得当,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但是,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这类人群,则隐藏着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中老年朋友,为了您的健康,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医院做一个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各位网友朋友可以给我们留言,
届时,医院专家医生
选取部分留言进行一对一解答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