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脑中风,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
1.脑血栓形成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管官腔变狭窄,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
发病占全部卒中病例的半数以上,多发生于55-65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逐渐出现半侧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
2.脑栓塞
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分(多为心脏)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堵塞了血管,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坏死,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相同的后果。什么是“栓子”呢?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
其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起病急,多无先兆、瞬间即可出现肢体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颈部动脉多发斑块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3.腔隙性脑梗塞
是指颅内直径0.2-20毫米微小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梗死,缺血、梗死的脑组织液化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小的腔隙,通俗的称为“腔梗”。这些腔隙,小的直径0.2毫米,大的可达15-20毫米,大多数为3-4毫米。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其发病的基础。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梗死面积较小,因此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行走不稳、头晕、呛咳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异常。
一般说,“腔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致残率很低,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必须注意的是,“腔梗”容易复发,虽说颅内少量的腔梗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但如果反复发作,小的腔梗病灶累积到一定数量和程度,临床上称之为腔隙状态时,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血管性痴呆、类帕金森综合症、尿便失禁、假性延髓麻痹等。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动脉硬化、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梗”的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腔梗”发作或复发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