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脑梗死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所引起的供血区域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病理改变:通常在闭塞12小时后脑细胞出现坏死。梗死后2~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延长,缺血病变组织逐渐软化,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消失,巨噬细胞浸润。但这种病理改变并不是在整个缺血区内同时出现.而是呈斑片状,有的发生较早一些,有的相对滞后。所以,在病变组织完全发生软化前,病变区内还存在所谓的“相对非损害区”。2周后,脑水肿逐渐减轻,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再后,坏死组织完全被吞噬、移除,l~2个月后,形成囊腔。
临床分期
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后遗症期:6个月后。
MRI分期
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
急性期:6小时—5天
亚急性期:6天—21天
慢性期:21天以后
MRI表现
1、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神经细胞肿胀但尚未破坏,细胞*性水肿阶段。
T1WI脑回略肿胀,脑沟模糊
T2WI无异常信号
DWI明显高信号(梗死30分后即可做出诊断)
2、急性期:6小时—5天
90%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10%不能发现病灶
DWI明显高信号
3、亚急性期:6天—21天
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
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
DWI仍为高信号
FLAIR高信号
4、慢性期:21以后
随着脑梗死的进一步演变,形成脑软化灶或囊性灶,则梗死灶显示更加清楚,边界更为明显。
T1WI、T2WI呈液体信号
急性期脑梗死NAA↓、乳酸↑
?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