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脑梗死继发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实用
TUhjnbcbe - 2021/4/10 13:26:00

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不论是CT还是MRI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本文不再赘述(以后会写的,放心)。关于脑梗死的继发改变,是影像诊断医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但你不一定会注意到。全面掌握脑梗死继发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不光是为了写出更完美的报告,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提示病人的预后情况,这些信息可以极大的帮助到临床医生(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定义: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出血。

脑梗死常常会合并梗死区局部的出血性改变,多发生在梗死后2周内,一般2~3天即可出现。这种出血可以是梗死引起的自发性出血转化,也可以是临床干预措施(溶栓、取栓、抗凝等)引起的继发性出血。同时,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机制涉及梗死后缺血损伤、再灌注损伤、凝血功能紊乱、血脑屏障破坏等多种理论,这个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一下。但是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出血转化,其影像学改变都大致相同。

依据梗死灶内受累血管的不同,梗死后出血转化可以是多灶性散在出血/淤血(毛细血管受累),也可以是血肿形成(小动脉受累且断裂)。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CooperativeAcuteStrokeStudy,ECASS)分型,Heidelberg分型则更为详细,如下图示↓。据我有限的经验来看,这种合并大量出血的脑梗死(PH型)多见于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大面积梗塞或是基底节区梗塞。根据国外的分型,远离梗死灶的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甚至硬膜下出血)是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梗死继发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