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脑卒中大国,卒中已成为国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数约万。国家卫计委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占了整体发病人群的40%,而可能会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中60%都是中年人。每4个卒中患者中,就有3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所以,如何降低其发病率,降低其致死、致残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脑梗塞又称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卒中的80%。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卒中,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以往的有效治疗就是静脉溶栓,近年来有动脉溶栓治疗,但时间窗相对较窄,而超过溶栓时间窗的病人只能接受其它保守治疗,这种情况随着支架取栓技术的进步而被打破。
支架取栓技术是医生在患者大腿根部切开一个麦仁(约2mm)大小的小口,将一种新型的取栓支架送入血管,到达发病部位,可以直接去除大脑血管中阻塞血管的血栓,使血管迅速再通。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急性闭塞,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3小时内可行静脉溶栓,4.5小时可行动脉溶栓,超过4.5小时而在8小时以内的可行支架取栓。对于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支架取栓的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甚至更长。而超过时间窗,部分或全部缺血脑细胞发生坏死,则是“不可逆”的,肢体的瘫痪和失语就不易恢复了。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后要把握治疗的“*金时间”。
支架取栓技术,年12月1日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该技术列入年顶尖医疗创新技术名单。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同期更新发布了新版“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新的卒中治疗指南推荐:对于适应症患者使用支架取栓技术,并结合现行的标准疗法,使用静脉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IV-tPA)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年12月19日中国卒中学会以最高等级推荐支架取栓救治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过去传统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相比,支架取栓方法急救“时间窗”更长,恢复率更高,将大大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机械取栓再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要强调5点:
一是选择合适的患者,即梗死灶不大但病情严重的脑动脉主干闭塞患者;
二是要抢时间,要有多学科团队支撑才能在诊疗各环节中节约时间;
三是要有数量合适的介入医师,他们精通介入再通技术并提供全天候服务;
四是要有数量合适的设施设备,随时能够使用;
五是要用最新一代取栓装置,它们的再通效率高。
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关键就是“快”。快的含义包括:
1、早期发现,卒中一旦发生,要及时发现,并快速判断是否发生了卒中,并尽快开始施治(FAST);
2、应尽快将卒中患者医院(卒中网络、卒中基地、卒中单元,移动卒中单元,桥接治疗);
3、配合医生尽快做出决定,进行有效治疗,避免病情耽误。
然而现实并不令人满意。从患者起病后被发现,运医院,到做完头颅CT或MR、以及相应的血液化验,医生向患者家属谈话交代溶栓治疗的作用及风险,家属接受并最后签字同意…………完成这一系列程序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实际上真的能在6小时内获得溶栓和取栓治疗的患者比例很少。
实际操作中影响效率的因素很多,很多人就在这个救治流程中错失最佳时机,导致预后不良。这里应该有多方面的努力:老百姓的健康意识,第一时间发现它;高效迅捷的救治平台的建设;卒中网络与卒中基地建设的落实;移动卒中单元直接将卒中单元送至卒中患者面前;医院内部急诊科、影像科、麻醉科、介入科、神经内外科打破科室间壁垒,形成多学科统一协同作战;患者及家属的高度理解与配合。只有这整个链条都打通了,才会抓住*金时间,在时间窗内采取最优治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成功率,减少死残率。
医院脑病科为中国卒中中心单位,脑病一区、三区在刘志华主任带领下成立神经介入小组,在急诊科、影像科、麻醉科、介入科鼎力支持下,在刚过去的年,应用支架取栓技术成功为20余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开通闭塞血管。
当然,对于卒中,最好的办法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微杜渐,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注意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面对疾病的最佳的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