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30年之赡养老人养老
TUhjnbcbe - 2021/5/15 20:19:00
题记:写《走过三十年:共同坚守》时,四个关键词跃入脑海,“安居”、“健康”、“养老”、“教育”,这是每一个家庭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分享了《30年之住房变迁:安居》《30年之温暖呵护:健康》的故事后,继续把我们共同“养老”的故事梳理成文字,以此为念。

独生子女老有所养

我家人口少,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而且天津一个亲戚都没有,我自小习惯了清静,但也倍感孤,喜欢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巧的是,我先生也是独生子,我俩的结合,提前尝试了80年代计划生育产物——独生子女面临的家庭模式,更何况,我家是2模式,为什么呢?我婆婆只有一个姐姐,全家移民加拿大,我先生自小跟着外祖父母生活,对老人有感情,伺候外祖母很多年,老人家在他考入大学那年的冬天走了。后来外祖父又娶了一个“后老伴”,姓唐,我们官称“唐姥”。我俩结婚后,老人家对我们很好,自然,他们也纳入了我们照顾的行列,日常的看病、报销、重的家务活、购置家电乃至老屋拆迁搬家等等,都由我俩负责。老人们都能自理,虽然牵扯些时间和精力,照顾日常倒也不是什么负担。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人们都上了年纪,6位老人陆续出了状况。年,我女儿出生不久,父亲第一次脑梗住院,那时母亲虽然也63岁了,身体尚好,医院和家,送饭、照顾父亲,我因为刚生完孩子,医院。父亲因为治疗及时,没有什么后遗症。大约是年春天,母亲因下颚骨囊肿住院手术,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父亲独自在家无人照顾,恰巧二姨和姨夫来天津看望父母,他们帮着照顾父亲,我的负担也不大。其实二姨是来和母亲做最后告别的,因乳腺癌晚期四处求医无果回老家路过天津来看看大姐,正值母亲住院。母亲出院后,她又伺候父母一段时间就回老家了,怕母亲伤心临走也没有说出实情。当年秋天,噩耗传来,二姨走了。这成了母亲终生的遗憾。年母亲脑梗入院。那是一个周末,按惯例我们早上去父母家,孩子和母亲在小屋玩儿,我在大屋看报纸,父亲出去遛弯儿,先生在厨房做饭。突然从小屋传出孩子的声音:“姥姥装哑巴,姥姥装哑巴。”我以为孩子和姥姥在做游戏,也没在意,一会儿孩子跑过来告诉我姥姥哭了,我赶紧过去问母亲怎么了?母亲不说话,就是掉眼泪,我以为她心脏不舒服就问她是不是心里不舒服,她摇摇头,我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喊先生,这时候老人站起来有些费劲,感觉四肢无力,医院,正巧父亲回来了,让他在家看孩子。医院,急诊,血压,怀疑脑梗,CT检查证实了医生的诊断。父亲不想让母亲住院,我和先生自作主张,必须住院,已经出现语言障碍怎能简单输液治疗呢?因为是周末,临时动用了各方面的力量住进去,同事帮忙联系上一个姓李的主任,人在塘沽,电话指挥这边医生做各种检查化验,在关键的六个小时之内输上了尿激酶,据说过了六小时就会终身失语,当时还让我签了知情同意书,因为溶栓治疗也有可能导致出血。晚上七点多钟,父亲带着女儿来看母亲,她一激动竟然发出了声音,很不清晰,我们都高兴极了。因为折腾了一天我很疲惫,夜里在卫生间休克了,等我醒来扶着墙走回护理站,请护士给量了血压,50/80,我晕晕乎乎回到病房,趴在床边。大约接近夜里十二点,我突然听到母亲说了一句,“你躺会吧,挤挤”我以为做梦,抬起头,正看见母亲边说边挪身子,我说“不用”,突然我惊喜地喊道:“呀!您能说话了!”当时激动得眼泪差点流出来。后来母亲康复出院,也没留下后遗症,大家都说幸亏发现早,及时送医,抓住*金六小时,治疗对症。感同事老大姐的帮助,还有已经离去多年的李主任。年唐姥心衰入院,年外祖父突发心梗去世,之后唐姥又多次心衰入院,医院急症科的常客,医生都认识我们,每次送到急诊,他们都调侃地说“又来啦”。年唐姥肠癌住院,因老人岁数大,且有心衰,医生不同意手术,老人只知道是痔疮便血,坚持要手术,无奈之下我们做通了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承诺一切后果自负,最终施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老人也顽强的挺了过来。年因为姥爷突然去世,唐姥无人照顾,正值暑假,办完丧事,我们就把唐姥接到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开学后才把老人送回自己的住处,我们给唐姥请了保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老人不满意,所以经常换保姆,那时候保姆市场在河东,我经常骑着摩托车去找保姆带回来。年婆婆被查出骨髓瘤晚期多次入院。说起婆婆的病,来的蹊跷,清明扫墓回来婆婆就感觉浑身疼,一开始以为受风了,后来厉害了去检查,发现胸椎有病变,都说不是原发,是其他癌转移到胸椎,但原发病灶是什么?始终没有定论,做了各种检查均不是,医院诊断为陈旧性骨折,让注射密钙西,作为家属我们乐得这个结论,注射后疼痛有缓解,全家松了口气,可是没多久又疼痛加剧。因为血项极不正常,有位医院邱明才教授,他拿着核磁片子和化验结果看了看,非常坚决地说:“这是骨髓瘤,我给你们开个化验单,明天抽血化验再确诊一下。”骨髓瘤?非常陌生的疾病,上网查阅资料,症状完全一样,后来的化验结果完全证实了邱教授的判断。之后,婆婆反复住院放化疗,一年半受尽了折磨。年8月12日,唐姥由于心衰,吃着吃着早点就走了,和姥爷时隔三年的同一天。我正好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去了延安,走之前给老人买了点心和洗簌用品,让先生周末送过去,没想到老人家也没吃上一口。先生独自办理了丧事,把两位姥姥和姥爷合葬在永安公墓。同年10月,婆婆也去世了。那些年,我们的日子是昏暗的,每天都提心吊胆,在“按下葫芦瓢起”的循环中度过。有一度,婆婆和唐姥姥都住院,我母亲心脏不好,父亲心疼我没告诉我,自己推着自行医院输液,三人同时病倒,我几乎要崩溃了。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年的夏天,我腹泻发烧,赶上先生要出差。凌晨,先生带我去一中心输液,回家后给我熬了些稀饭就出发了。我和孩子独自在家,熬了两天,烧退了,想着学生们正在*训,有些不放心,开车到学校看了看,之后准备去中医一附院看望唐姥,医院看望婆婆。几天没吃东西,浑身没劲,虽然不发烧了,人还是迷迷糊糊,在电台道右拐卫津路时,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差点出了大事故。我把车停在边上镇静了一下,无奈决定放弃原计划,回家。那些日子,尽管意外频出,但工作还得做,日子还得过,虽然我身体不好,还是坚持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继续拼学历,读了英语二学位、读了*校经济学研究生、读了南开大学法学硕士。学习工作之余,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兼顾家庭。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时间安排不开、精力达不到就只能亏欠了孩子,对孩子照顾陪伴的缺失,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我是个爱焦虑的人,先生总是安抚我、安慰我说,“没什么大不了,都会熬过去,都会挺过来”。这么多年,多苦多难,有他在,让我放心,安心、宽心。之后的这些年,我们的精力集中在照顾剩下的三位老人上。年父亲腰椎滑脱入院,做了手术的各种准备,但母亲哭哭啼啼不同意,担心瘫痪,无奈父亲同意放弃手术治疗。年父亲再度脑梗入院康复,母亲心脏不好索性一起入院,照顾方便,年母亲股骨颈骨折入院手术,出院后,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请了个做饭的小时工。年公公下肢静脉栓塞出现肺栓塞入院手术治疗......三位老人不停的住院出院,对我们来说成了常态。自婆婆去世,公公生活上缺少照顾,随着身体状况下降,根据老人的意愿,我们在康宁津园给他买了一套60多平米的养老会员房,一室一厅,全新装修,家具家电齐全,拎包入住,管家式服务,在那公公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日子,跳舞、台球各类活动不断。可惜好景不长,住了一年多,公公的精神出了状况,得了躁郁症和谵妄症,多灶运动神经病加重,肢体行动也出现了问题。年开始,公公逐渐失去了生活能力,需要人伺候。我的父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父亲外出或在家里经常摔倒。那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家里的电话。尤其记得,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去杭州参加10天的培训,出发前一天,突然接到家里电话,母亲从床上摔下来了,我先医院,医院,好在没有大碍,只是心肌缺血加重,因四肢无力下床时摔倒。医生说不用住院,回家吃药休息即可。还去不去参加培训?先生果断地说“放心去吧,有我在呢”。这十天我在南边焦虑,他在北边受累,因为老人执意不请保姆,中午有小时工做饭,我爱人下班再去照顾老人,中间母亲又摔倒三次,腰和肋骨出现了轻微骨裂,翻身困难。回到天津,先生从南站接上我,直接把我送到父母家,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他们同意,转天就请了24小时的保姆,缓解了我们的焦虑,也保证了他们的生活和安全。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家先后换了四个保姆。如今,我父母已过鲐背之年,公公也到了杖朝之年,未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多年来,赡养老人不仅是体力、精力,更有经济上的压力。母亲没有工作,年,根据*策,像我母亲这样曾经在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可以补办养老保险,当时母亲不太同意,因为需要交不少钱,最终我们为她出资两万五千多元,办了补交手续,母亲也算有了微薄的退休金。去年年底父亲的一场大病,多脏器衰竭,好在平时除了血压高没有其他基础病,救治过来,只是智能和体能都被打败了,由入院前的半自理到不能自理,由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到反应迟钝,我在《守候岁月》一文记录了那段时光。如今三位老人都入住了条件较好的养老院,他们的退休金与养老院的支出有很大的差距,平时的医疗支出也是我们一笔较大的开支。对此,我和先生有共识,百善孝为先,无论多困难,也要尽我们所能,让他们的暮年生活质量尽可能地高一些、好一些。老人在,家就在。至于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留待以后再说,总会有一天,我们能够毫无牵挂地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

往期回顾

30年之温暖呵护:健康

30年之住房变迁:安居

走过三十年:共同坚守

守候岁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0年之赡养老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