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5岁,左侧肢体无力10天。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左侧肢体乏力感,行走欠稳,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胀,纳食尚可,夜寐欠安,二便调;-9-17外院MR示:右侧额叶占位伴周围水肿;脑内缺血及梗塞灶;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磁共振平扫和增强
1.位置:位于右侧额叶、胼胝体,病灶最大径7.1cm*3.4cm;
2.形态:病灶呈团块状,边界清晰,病灶内及边缘见少许坏死;
3.MR信号:T1WI上呈等、略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b值=)呈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
4.MR增强:病灶强化不均匀,边缘中度强化,内部轻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5.功能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对侧正常脑实质相比,病灶实性部分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峰(Cho)明显升高,两峰呈明显倒置;脑白质束追踪成像(DTT):右侧皮质脊髓束上端被破坏断裂,胼胝体纤维束与病灶周围弓形纤维被肿瘤浸润。
手术所见:电生理监测定位中央前回后,沿见额部中央前回前额上回皮层,局部电凝后,切开皮层,暴露皮层下肿瘤,见肿瘤呈鱼肉状,边界不清,取标本行术中快速病理,提示高级别胶质瘤。
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GFAP(+++),Syn(++),Vimentin(+++),PR(-),EMA(-),P53(+),Ki-67约30%(+),CD34显示血管。
病理诊断:(额叶肿块)结合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胶质母细胞瘤,非特指型(NOS),WHOⅣ级。
鉴别诊断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病变,20~50岁为发病高峰,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有高颅压症状,也可表现为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多位于白质内,也可累及灰白质交界、基底节、脑干甚至下丘脑,其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程度较轻;大多较明显强化,强化方式多样,典型表现为“开环样强化”,环的强化位于白质侧,环的缺口侧为
灰质侧,中心无强化的核心部位代表一个炎症的慢性期。
本例排除主要理由:无“开环”状强化,DWI上信号偏高。
好发于额颞叶、基底节、胼胝体及脑室周围白质,大多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部分呈不规则条片状,累及胼胝体者可呈蝴蝶状;
CT平扫呈略高密度;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值偏低;肿瘤囊变少见,占位效应轻至中度;
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握拳”征,“脐凹”征;
MRS上Lip-Lac峰增高明显。
本例不符合淋巴瘤之处:病灶内有囊变坏死、强化程度不够明显,Lip-Lac峰不高;
本例不能排除淋巴瘤的原因:病灶周围水肿较轻。
WHOⅠ-Ⅱ级,是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
颞叶好发,多见于30岁前,癫痫为主要症状;
多呈类圆形,分为实性和囊性,后者多见,典型的表现为单个大囊加壁结节,1/3的肿瘤见钙化,瘤周轻微或无水肿;
强化方式不一,可不强化到明显强化。
本例排除主要理由:患者年龄偏大,病灶主体为实性,无囊变。
WHOⅡ级,发病高峰为35-45岁,主要症状为局灶性癫痫。以额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区;
CT平扫多呈低密度,病灶钙化较常见,表现为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占位效应轻。20%肿瘤见囊变;
增强肿瘤无或轻至中度强化。
本例排除主要理由:病灶无钙化、明显囊变。
WHOⅢ级,介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之间;癫痫及局部定位症状常见;
好发于大脑半球,额叶多见,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可出血,囊变少见;
明显不均匀或不规则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至中度;
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坏死和血管增生相对少见,环壁厚薄不均、边缘不规则提示向胶质母细胞瘤转变。
本例排除主要理由:病灶主体部分信号大致均匀。
WHOⅣ级(年分类),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颅内高压症状及局部定位症状常见;
好发于深部脑白质,肿瘤进展快,沿白质束扩展,通过胼胝体扩展到对侧大脑半球呈“蝴蝶”状;
囊变、出血常见,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
增强呈不规则“花环”样明显强化,也可结节状强化。
典型影像学表现:
作者:医院袁翠平编
参考文献
1.XianbinNing,etal.[J].TurkNeurosurg,,27(1):-.
2.Gelabert-GonzálezM,etal.[J].Neurologia,;2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