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种CT高密度影,不要误诊为脑出血
TUhjnbcbe - 2021/9/13 15:56:00
彭洋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8/9241907.html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5岁,因「口舌、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0天」于-04-12入院。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舌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挤眉弄眼、撅嘴、吐舌,每次持续约4~5秒,右侧肢体不自主扭转样运动,情绪激动后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肢体麻木,食欲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mmHg,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不规律用药,未监测血糖。余病史无特殊。

查体:BP/80mmHg,神清,构音障碍,两侧额纹对称,两侧眼球活动自如,眼震(-),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口舌不自主运动,颈软,无抵抗,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两侧Babinski征(-)。

04-12头颅CT: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缺血及软化灶,脑白质变性、老年性脑改变。

来源:作者提供

初步诊断:口舌、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查因:肌张力障碍?

治疗:氯硝西泮片、苯海索片口服改善不自主运动症状,调控血压血糖,抗动脉硬化。

03-12头颅CT(来源:作者提供)

患者-03-12因「双下肢无力」住院治疗,住院过程中血糖波动在3.2mmol/L~High之间。

-04-13检查回报:空腹血糖6.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尿液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功五项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03-12及04-12两次头颅CT均可见左侧豆状核高密度影,近1月来血糖控制不佳,考虑存在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可能。

因患者头部存在不自主运动及家属不同意核磁检查,暂予氟哌啶醇片、氯硝西泮片、苯海索片口服改善不自主运动症状。

-04-19患者不自主运动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未消失,与家属反复沟通,于镇静后完善颅脑核磁检查。

来源:作者提供

患者老年女性,新发偏侧不自主运动,平素存在血糖控制不佳,头颅CT可见左侧豆状核高密度影,颅脑核磁示左侧豆状核异常信号,经调控血糖及对症治疗后不自主运动明显缓解,符合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诊断。继续调控血糖,将口服药物调整为氟哌啶醇片、氯硝西泮片,至出院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文献复习

糖尿病并发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发生于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及挤眉弄眼、撅嘴、伸舌、面肌抽搐等无法控制的面部表情异常。绝大多数病例为亚洲人及老年女性,提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可能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

非酮症性糖尿病引起的偏侧舞蹈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代谢因素:有学者认为高血糖非酮症患者的三羧酸循环被抑制,以无氧代谢为主,脑细胞以GABA为主要能量来源,后者通过琥珀酸半醛通路代谢成琥珀酸,仅提供基底核区所需能量的10%~40%。当GABA耗竭殆尽时,代谢性酸中*使基底核区的正常功能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偏侧舞蹈症。

同时高血糖可致局部脑血流降低,血-脑屏障破坏,无氧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GABA减少,细胞间质谷氨酸盐增多,导致细胞*性水肿。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考虑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二醇导致的GABA和多巴胺受体的改变有关。

感染因素:有研究报道病前均有感染史,患者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出现舞蹈症症状。

激素因素:非酮症性糖尿病引起偏侧舞蹈症状,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雌激素可以拮抗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减少脑内多巴胺受体的浓度。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的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在患肢对侧尾状核和壳核,发病初期CT平扫呈高密度,CT值较一般基底节区出血的CT值低,密度不均匀,头颅MRI上相应部位T1WI呈高信号,T2WI呈稍低或等信号。不符合通常血肿的时间演变规律,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边界清楚。部分病例的影像学改变是可逆的。

对于本病的治疗,高血糖的治疗首先是对因治疗,积极合理的进行血糖控制,另一方面应给予对症处理,根据病情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通过减少对基底神经节间接通路的抑制治疗舞蹈症,短期应用氟哌啶醇及氯硝西泮、硫必利、安坦等药物控制运动症状。多数病例症状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部分病例可随血糖的控制而症状发生戏剧性的消失。

策划

陈文筱投稿

sakura_

tom.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CT高密度影,不要误诊为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