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指南解读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卒中
TUhjnbcbe - 2021/9/28 19:38:00
卒中是我国居民首位致死、致残性疾病。现有的卒中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少有指南从卒中后抑郁、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卒中后疲劳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加拿大心脏卒中协会更新的《最佳实践建议:卒中后抑郁、认知、疲劳》[(以下简称《建议》)是一套全面的循证指南,它强调组织多学科综合管理卒中后抑郁、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卒中后疲劳的重要性等,本文将《建议》的重点内容加以解读,供大家参考。

卒中后抑郁的最佳实践建议

此类疾病的症状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无兴趣、自责等,常伴有躯体症状。最佳实践建议,经历过卒中的患者均应被认为有发生抑郁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可能发生在疾病恢复期的任何阶段。我国临床医生在诊治卒中患者的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家属科普卒中可能会对患者产生的情绪影响及相关健康教育,并做好卒中患者远期康复的随访及评估,防止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卒中后抑郁通常发生在卒中后1年内,在此期间应该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筛查。可在住院患者急性期、过渡期、康复期、出院到社区和日常健康评估期间进行评估筛查。《建议》推荐的筛查工具包括流行病学中心研究-抑郁量表(CES-D)、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DRS)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中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筛查工具进行筛查,对经筛查有卒中后抑郁的高风险患者,需进一步使用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判断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式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建议》对症状较重且伴有沟通和认知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或人际关系疗法也是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疗法。《建议》指出在没有其他治疗的前提下,应密切监测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否改善,时间通常为2~4周,如果抑郁症状持续或恶化并干扰临床治疗,应考虑药物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在个体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风险因素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通常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为首选抗抑郁药,若治疗后抑郁症状缓解,至少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在此过程中应监测卒中患者抑郁症状是否复发。

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最佳实践建议

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下降、工作能力减退、社会功能受损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建议》指出临床上有明显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均应被考虑为有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筛查对象包括: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其他血管疾病和VCI危险因素的卒中患者,如隐匿性卒中或脑白质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其他有心脏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特别是既往病史中有认知、知觉或功能改变的患者。除此之外,因抑郁症和VCI可同时存在,卒中后疑似有认知障碍也应该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此类患者应使用有针对性的、经过验证的及不同的等效评估工具进行筛查,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应由具有神经认知功能专业知识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最好是由临床神经心理学专家进行评估。需要强调的是,卒中后出现急性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接受持续性认知障碍的安全风险评估。《建议》提示我国临床实践中,在卒中发生的任何阶段,应考虑年龄、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卒中前患者的功能状态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应注意沟通与感觉运动障碍、谵妄、神经精神症状和其他可能对认知有影响的疾病。就这类患者的治疗而言,《建议》指出,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首先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其次,此类疾病的干预措施包括补偿策略和直接修复认知训练,策略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临床情况而定。另外,可使用辅助电子和非电子设备的外部策略以及编码检索、自我效能训练和无错误学习的内部策略,通过补偿来治疗记忆障碍等。在确定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学习能力,以及如何提供最好的教育使干预的效果最大化。干预措施应以人为本,根据最佳证据进行个体化,并具有促进恢复所需活动的长期目标(如自我护理、休闲、驾驶、重返工作等),且对卒中患者、家庭和看护人的价值观和期望有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指南解读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