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
TUhjnbcbe - 2021/9/30 0:06:00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3/9222482.html

脑血管病已成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脑血管病为第二大致死原因,同时也是成人的第一大致残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1]。我国为脑血管病的高发区,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2]。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年完成的最大规模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脑卒中患病率为.8/10万,居世界之首[3,4]。因此,加强脑血管病防治对于我国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脑血管病的主要类型。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已在抗血小板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但是,在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仍有高达50%~70%的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死亡[6];而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近期卒中复发风险仍高达6%~8%,且存在出血等并发症[7,8]。此外,对于我国发病率较高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脑小血管病等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因此,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新措施和新方向仍为目前临床的迫切需求。

适应为自然界生物的本能,是一种机体对于外部病源入侵及机体自身内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人体对于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脑是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其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极其敏感,当脑组织完全缺血或缺氧几分钟即可导致某些特定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死亡。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脑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自然状态下,脑可通过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以适应缓慢进展的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避免或减轻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因此,探索能够提高脑组织对缺血耐受的干预措施,一直是临床医生的不懈追求。远隔缺血适应(remoteischemicconditioning,RIC)可激发脑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是一种临床可行的无创性、非药物干预措施,因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特点,备受患者和医生青睐。目前,RIC已在心脑血管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9]。

目前,RIC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进一步规范RIC的临床应用,专家组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围绕RIC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5):-.DOI:10./cma.j.cn-01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