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了解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我是不是中风了?到底严不严重?让人担忧的检查报告医院体检,或有个头晕头痛、手麻、脸麻、记忆力不好去查颅脑CT,都会发现报告上写着“腔隙性脑梗死”或“腔隙性缺血灶”。看到这个结果,大部分人都会忧心忡忡地去问医生:“我是不是中风了?”“我这个是不是脑梗死啊?”
腔隙性脑梗死到底是什么?事实上,“腔隙性脑梗死”或“腔隙性缺血灶”只是一个影像学的表现,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就如同白细胞升高不等同于白血病。若没有典型症状,甚至无症状时,这些影像学表现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
腔隙性脑梗死示意图那是不是可以不管呢?错!虽然不是脑梗塞,但是这些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正慢慢被我们熟知,它拥有一个更贴切的专用名词:脑小血管病,其包括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变性、脑萎缩、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
它是一类特殊的老年性、全身性、慢性疾病。其中对健康威胁最大为慢性病变,这种病变大多数呈慢性、隐匿性发病,临床表现多样。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起病隐匿,一些患者的初发表现只是头疼、头晕、焦虑、情绪低落或者记忆力下降。
就医时经常被描述为突然出现的生活反应慢、做事易走神、走路姿势改变。
或与之前相比一些日常功能的下降,如上楼梯费劲、易摔倒、走路转身困难、夜尿次数增多甚至尿失禁。
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如白天心里感到烦闷、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感或焦虑感等。
这些症状往往被人们误以为是“年纪大了”,而忽略了脑小血管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头颅CT或核磁共振也出现影像学改变,例如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萎缩、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等,那就提示您需要及时就医了。
这个病预防大于治疗!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针对脑小血管病的特效药,这也是目前脑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问题。
治疗脑小血管病,首先从预防危险因素开始。
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病。
一旦发现高血压,患者要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积极地治疗稳定血压水平,控制血压的波动性,合理的使用高血压的治疗药物,这是预防脑小血管病的重要方法。
此外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保证充分的、规律的睡眠,适当开展体育运动,在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类的食物。
其他还包括戒烟、限酒等等。
但这些措施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并不能根治脑小血管病。
所以归根结底,目前还是提早发现,尽早预防!
END文字
李建婷
排版
田怡
图片
来源百度搜索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