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dvances:揭示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元突触丢失的作用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的治疗方法集中于引起缺血损伤的机制,即神经兴奋性*性。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针对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和自由基进行治疗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由于我们的大脑已经发展出良好的自我保护的机制,因此深入了解这些保护机制可能会为对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一种途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大脑急性损伤可触发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产生防御保护作用,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年3月4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Advances》期刊上发表题为“Cross-talkbetweenGABAergicpostsynapseandmicrogliaregulatesynapselossafterbrainischemia”的文章。该研究证实,在体外培养的海马体切片中以及短暂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小鼠体内,在缺血24小时后,小胶质细胞释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能够下调梗死周围的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海马角1(CornuAmmonis1,CA1)中的BDNF前体(proBDNF)和成熟体(mBDNF)分别通过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eurotrophinReceptor,p75NTR)和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受体(TropomyosinReceptorKinaseB,TrkB)来下调谷氨酸能树突棘和桥尾支架的稳定性。此外,在MCAO后,体内梗死周围区域和相应的对侧半球同样出现由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桥尾蛋白磷酸化所致类似的突触重塑。选择性的缺失小胶质细胞中的Bdnf或者点突变GphnSA/SA(表现为磷酸化缺失)可以防止MCAO后的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炎症和突触丢失。这些结果揭示了来源于小胶质细胞的BDNF作为连接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信号转换器,能够激活ERK1/2和GSK3通路,通过桥尾蛋白磷酸化来影响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的完整性。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