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医院南院神经科李焰生
李焰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担任《神经病学与康复学杂志》主编,任《中华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等14部杂志的编委。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认知障碍与痴呆专业组副组长、中华疼痛医学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国际头痛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神经科专业学会委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曾获得*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和*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部、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余篇。主编3部专业著作。参加14部中文、3部统编教材及3部英文学术著作的章节编写。执笔6项重要疾病的防治专家共识。
年发表的Nss-China协作研究组主持的中国卒中疾病负担横断面调查[1]发现:脑卒中发病粗率为.1/10万人年,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7.8%。高血压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多种指南[2,3]及研究结果[4~6]均推荐对非急性的缺血性卒中予以积极降压以减少复发。目前,推荐的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目标为/90mmHg(1mmHg=0.kPa)。对于由脑小血管病导致的腔隙性卒中,推荐的降压目标为/80mmHg。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关强化降压的同时是否会引起脑组织低灌注而造成继发性脑损伤却仍有疑问,本文试图就此予以证据分析和讨论。
1脑灌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正常成人的脑重为g,占体重的2%~3%,流经脑组织的血液~ml/min,占每分心搏出量的20%。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7]。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通常所涉及的影像技术包括[8,9]:(1)非弥散示踪技术,如非对比剂增强的CT(non-contrastCT,NCCT)、CT灌注成像(CTprfusion,CTP);(2)弥散示踪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photon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