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上公布的北欧房颤和脑卒中(NOR-FIB)研究显示,经历过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几乎有30%会发生房颤,其中大多数是无症状的。
来自挪威Oslo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及萨尔普斯堡?stfold医院的Dr.BarbaraRatajczak-Tretel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对诊断潜在的房颤很有效,在29%不明原因脑卒中或TIA的患者中诊断出了房颤。”
她还说:“这些发生房颤的脑卒中患者中90%以上不存在心律失常症状。”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挪威、瑞典和丹麦的18家医院)、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例无房颤病史的隐源性卒中或TIA患者。所有患者都在症状出现后14天内(中位数为脑卒中后9天)植入ICM。每周由2位神经科医生和2位心脏科医生在中心实验室对设备传输的数据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房颤,会建议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在这期间,28.6%(n=74)的患者发生了阵发性房颤,即被检测到的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间≥2分钟。其中93%的患者是无症状的。[EHRA,abstractN°]。
与没有房颤的患者相比,发生房颤的患者年龄较大(平均年龄为72.6岁vs62.2岁;P0.),入院时脑卒中程度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2vs1;P=0.),并且在卒中前有更高的CHA?DS?VASc评分(中位数3vs2;P0.)。与没有发生房颤的患者相比,房颤患者患有高血压或血脂紊乱的比例较高。
大约87%(n=64)的房颤病例是在确诊卒中后不久发现的,即在监测的前2个月内(植入ICM平均47.7天后)。92%(n=68)的患者经历过复发性房颤发作。
所有发生房颤的患者都接到了口服抗凝剂(OAC)的治疗建议。在12个月时,97.3%(n=72)的患者接受了OAC治疗。
在随访期间,有11名患者卒中复发,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分别有2人和9人(2.7%vs4.9%)。房颤组的2次脑卒中分别发生在发现房颤前和开始抗凝治疗之前。
Ratajczak-Tretel说:“大多数确诊的房颤患者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改为OAC治疗,因此房颤组患者12个月内复发脑卒中的风险很低。”
有3名(1.2%)患者出现了设备引起的并发症:因植入部位感染需移除设备、因皮肤撕裂需重新定位设备,以及皮下血肿各1例。
Ratajczak-Tretel说:“防止再次脑卒中的最佳方法取决于潜在的因素。那些患有房颤的患者应该接受OAC治疗,但在开具这些药物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诊断。房颤可能是一过性的和无症状的,很难确诊。”
Ratajczak-Tretel指出:“自年起,就有建议对隐源性卒中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律监测以排除隐性房颤。自年起,建议尽可能对患者进行≥72小时的心电图连续监测。”
她还指出:“然而,即使ICM最适合此筛查目的,仍然没有在任何脑卒中指南中将其列为首选筛查工具。”
“在这项研究中,对许多患者来说,如果没有持续的监测,房颤就不会被诊断和治疗,这使他们将再次面临脑卒中的风险。”
她指出:“ICM的使用对神经科医生和脑卒中医生来说是可控的,而且在等待指南更新的同时,在脑卒中患者中评估隐源性缺血事件中使用ICM似乎是可行的。”
更多相关资讯:抗凝药也可保护房颤患者大脑健康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24小时内,替奈普酶溶栓治疗似乎可重建血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