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健康关注卒中防控的最后关口
TUhjnbcbe - 2022/7/31 16:51:00

卒中防控的最后关口

徐文婷

卒中是现代社会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它除了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外,复发率也很高,但这一点常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首都医科医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拥*及其团队在防控卒中复发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其首创的“CHANCE新方法”受到了国际认可。

“CHANCE新方法”降低复发风险

年12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布,脑血管病治疗的“CHANCE新方法”已被中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四大脑血管病管理指南列为最高级别证据向全球推荐,成为该病治疗的国际金标准。“CHANCE新方法”具体是指在卒中发病后24小时内,启动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靶点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连续应用21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天内的复发风险下降32%,并且不增加出血的副作用。据测算,年以来由于采用这一治疗方法累计减少约86万卒中复发病例。

王拥*说,卒中分为出血性(俗称“脑溢血”)和缺血性(俗称“脑梗死”)两种。在我国,缺血性占到了80%左右,其中又有一半属于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但由于“非致残”,国际上对这类疾病的重视程度和研究都欠缺。事实上,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具有临床常见、病情早期不稳定、复发风险高、及时治疗获益大等特点。这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有20%的人会在一年之内发展成致残甚至致死性脑血管病。“这是卒中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对未来生活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王拥*说。

过去,国际上对该类疾病进行了多次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临床研究。虽然理论上可行,但研究结果却不如人意——“双抗”只会增加出血几率,带来更多麻烦。这条路走不通,王拥*教授及其团队便从基于9万人的大数据中找到“利弊平衡点”,发现只要具备轻型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启用治疗、短期用药21天这三个因素,出血几率就会下降。随后,团队以多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该“平衡点”的正确性。这就是“双联、早期、短程用药方案”的由来。

中外卒中病症不太一样

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患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防控重点不能一概而论。

发病位置不同王拥*介绍,对10种影像标记物进行的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狭窄程度越大,一年内复发风险越高;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期复发风险是不伴有狭窄患者的2.3倍。在我国,大约有48%的卒中患者属于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贡献率”不到5%。“很多体检中心参照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把颈动脉筛查当作卒中筛查,这会漏掉很多高危人群,建议大家多注意筛查颅内动脉。”

发病年龄更早我国卒中发病平均年龄为63岁,比欧美国家早10年;并且发病越早,颅内动脉出现斑块的几率就越高。建议30-55岁的人,尤其是有家族史者,一定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关注卒中防控的最后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