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是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一种类型,发生于脑部深穿支动脉的缺血性微小梗死,多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上发生。血管壁发生病变后闭塞,缺血梗死后留下不规则微小腔隙,因此被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常见发病部位为尾状核、内囊、丘脑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与普通的脑梗死相比,腔隙性脑梗死病情较轻。平时所说的脑梗死(也叫作脑梗塞、中风,学名叫做缺血性卒中),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大中型动脉被堵塞,导致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坏死。因为大中型血管供应血液的区域较大,所以血管堵塞后导致的缺血坏死区域也更大,其临床后果也更严重,会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至危及生命。相比之下,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动脉管腔闭塞,引起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由于被堵塞的小血管供应血液的区域很小,所以坏死的脑组织的体积也很小(其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所引起的临床后果也较轻,多数病人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后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自己并不会察觉。当然,如果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具有重要功能的区域,也是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的,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度偏瘫、说话或吞咽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但一般比普通的脑梗死要轻很多。治疗方面,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还要坚持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不要太胖、戒烟限酒等。如果有明显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同时存在多种其他危险因素或疾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应根据医生意见积极使用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合并症或危险因素,除了控制血压外,一般不需要用特殊药物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