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荆门一医神经内科II病区副主任卢志刚申请的项目《从miR-24-3p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探讨辛温醒脑开窍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脱颖而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批准,直接资助费用为34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被广泛视为衡量一个单位基础研究实力和原始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项目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太过于专业和陌生,但却是卢志刚十年来的心血。卢志刚是荆门一医神经内科II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一直从事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工作。在博士毕业后十年的临床经验中,卢志刚发现,50-70%的脑梗死在治疗的同时通常因再次恢复灌流造成脑缺血区域损伤再次加重,会对大脑功能造成损伤而影响预后,临床症状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这样的病例太多了,非常常见。”这样的病例让卢志刚觉得非常惋惜,如何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避免二次病症的发生,这是卢志刚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是现阶段脑血管病治疗中需要面临的难题。
没有,不代表这条路走不通,没有,就做第一个尝试的人。
在工作之余,卢志刚利用休息时间查文献,泡实验室,将自己的想法在细胞及动物上进行反复试验。泡实验室彻夜不归是常事,一个星期住在实验室更是家常便饭;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只为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甚至荆门的实验室无法满足试验的条件时,卢志刚会一路奔波去条件更好的实验室。
“不觉得累吗?”记者问他。
“当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就不会觉得累,我想趁我年轻多做一点事,我觉得作为医生不能只管好眼前的病人,还要有前瞻性,有创新。”卢志刚答道。
年,卢志刚了解到全球大学排名Top50行列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Altman临床与转化研究所及附属shilie医院招收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刚好是卢志刚研究的领域,卢志刚跃跃欲试。
经过半年的的准备,多轮视频面试,卢志刚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进修之路。在美国的2年,卢志刚每天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进行探讨、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经验,这也为卢志刚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奠定了基础。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受理项目项,其中项获得资助,资助率仅为15.88%,从年以来,连续第六年下降了。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卢志刚经历十年的不断尝试,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最终才形成了《从miR-24-3p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探讨辛温醒脑开窍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这个看起来晦涩难懂,却能实实在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项目。
卢志刚说,能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他没想到的,毕竟今年是特殊之年,项目申请阶段,他正奋战在抗疫一线。
卢志刚是荆门一医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第一梯队成员,大年初一便被指派到新组建的感染科三病区开展救治工作,并被任命为三病区负责人,作为神经内科专家,卢志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穿上三层防护服,抗击疫情。
从1月25日到3月21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卢志刚和其他医务人员以院为家,冲锋在抗疫一线。
最多的时候,三病区有30多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中不乏重症患者。了解每一位患者情况,查房,开医嘱,和同事商量调整治疗方案,协调病区人员物资的调配,关心患者的心里疏导,指导新来的医护人员培训,参加病情汇报会和专家讨论会……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患者病情评判、整理、上报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卢志刚是疫情期间,我市首批获记功奖励的5名医护人员之一。
每天与病*斗争,承受着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休息时间,卢志刚还要静下心来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材料。2月22日,从隔离病房撤下来的卢志刚住进酒店隔离观察,这给了他更集中的时间查阅文献,完善申报材料,终于在申报时间截止之前完成了项目申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得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的这天,卢志刚非常开心,十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没有白费。然而卢志刚说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他去面对。
“申请成功之后,还要提交计划书,要在4年之内有所突破,接下来还要安排好实验室的工作,将项目有条不紊向前推进,有的忙了。”说起未来的工作,卢志刚眼里充满了光芒。
(廖亮阮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