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名52岁男性因为口齿不清一天来就诊,接诊医生一量血压大惊失色,/mmHg,做了头颅CT未见到异常,送入观察室控制血压处理。期间该患者只要血压一降至正常就会出现口齿不清加重,烦躁不安,右侧肢体的乏力。警惕的接诊医生立即联系影像科为该患者做了CT的灌注成像(CTP)和CT的血管成像(CTA),结果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咂舌。CTP显示该患者左脑半球大面积缺血,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根据这个患者的症状以及影像就是个典型的小评分大血管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接诊医生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争分夺秒的给该患者进行了微创的脑血管介入手术,通过血管介入组医生的精湛技术,抽出了病人血管里的血栓,使患者原本堵塞的血管得以再通。
该患者术后恢复相当理想,术后第三天口齿清晰,血压正常,行动自如,已经完全恢复至发病前的状态。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感觉诧异,年纪不大怎么就会得了老年人才会得的脑中风呢。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的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实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脑血管病(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致死因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80%左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配合协调,最终实现有效救治。《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展示10年卒中中心建设的现状和愿景》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省、市级三级的医疗机构仍有近50%未常规开展静脉溶栓,医院中近90%没有开展静脉溶栓技术;80%医院未常规开展取栓术。并且由于医护人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救治未重视,疾病危害性也未被正确认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征至今尚未改变。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可以使13%的患者迅速痊愈,20%的患者显著改善;取栓可以使50%的患者病情改善,但溶栓和取栓都有严格的时间窗,每延误1min,就会有万个脑细胞死亡。我国目前缺血性卒中溶栓率仅为7%,93%的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金时间,所以提高公众卒中急救意识至关重要。
多数卒中早期并不引起明显的不适感,这些症状常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延迟诊治。为了让更多的医院救治。近年来我国脑血管专家们特意整理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能让大众容易识别脑卒中的方法:
中风1-2-0三步识别法:“1”是指“看到1张脸(口角歪)”,“2”是指“查两只胳膊(一侧不能抬)”,“0”是指“聆(零)听语言(说话不清楚、大舌头)”。若发现异常,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溶栓治疗:通过溶栓药物把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坏死。
取栓治疗: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
(一)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5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