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尹顺雄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
九月,硕果累累的季节。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9月18-20日以网络线上会议为主结合线下的形式隆重召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无比的学术盛宴。
在19日下午召开的“脑血管病专场第三分会场”上,医院神经内科张文胜医师带来了题为“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的精彩报告。
一
为什么要研究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
▎醒后脑梗死(Wakeupstroke,WUS)的概述
WUS是指睡前清醒时没有新发卒中症状、醒后被发现的、发病时间不明确的一类脑梗死。WUS占所有急性脑梗死的比例约为10%-40%。
此类患者因发病时间不明,很多时候无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随着DAWN研究、DEFUSE-3研究和指南的改写,取栓时间窗从6小时延长至16-24小时,这使得机械取栓成为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及其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国内外WUS机械取栓的相关研究
国外Mokin等教授专门对WUS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69%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患者3个月良好预后比例(3个月mRS≤2分)约为48%。
国内李晖等研究发现,大血管闭塞WUS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3.64%,45.45%的患者在血管内治疗中取得良好预后。
国内外研究表明醒后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尚可。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讨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
二
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
该中心年1月-年4月共行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共例,其中醒后患者12例(11.11%),所有患者3月良好预后率为40%-45%,醒后卒中行介入治疗者3个月良好预后率为33.33%。
▎方法
该中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年1月-年4月收治的12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了国内外文献。
表1纳入和排除标准
注:*评估缺血半暗带的方法:颅脑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不匹配。
▎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论
本案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被发现的时间晨起后多于午睡后。
本案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包括狭窄和栓塞,其中狭窄多于栓塞,暂未发现夹层。
本案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再通成功率为%,再通血流分级均可达到2b级及以上。
本案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良好预后率低,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仅为33.33%。
本案例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和脑疝发生率高,25%的患者术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5%的患者术后出现脑疝。
▎讨论
本研究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欠佳,其原因可能与本中心缺血半暗带评估的方法欠精确等因素有关。本中心颅脑磁共振DWI-FLAIR序列不匹配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法定量分析,同时有2例患者仅行颅脑CT检查,未见大面积脑梗死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没有精准地筛选出最可能从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有文献报道颅脑磁共振与CT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缺血半暗带的评估,能够更加精确指导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结合CTP进行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是提高本中心此类患者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和脑疝并发症发生率高,考虑可能与患者精确发病时间不明、脑梗死面积较大、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缺血半暗带评估的方法,同时重视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等。
三
展望
最后,作者对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醒后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是不可被忽视的一类人群,要做好此类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应继续扩大研究样本量,甚至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寻找出医院的缺血半暗带评估的方法,同时提高介入医师的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强化介入治疗术后管理等。
讲者简介
张文胜
医院神经内医师、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会员、医院神经科学实验室成员,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眩晕、神经超声、神经心理等。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汇报专家:张文胜
本文作者:NCN报道组——尹顺雄
原标题:《醒后卒中,如何更加精确评估缺血半暗带?》